铸造自检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用于提高铸造毛坯质量,增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防止不合产品流转到下道工序,指导员工正确进行作业质量和毛坯外观的自检。
2 操作工艺
2.1低压铸造操作手在每次倒铝液前必须首先关闭“预压”,确保炉内无压。
然后方可打开炉门,加扒渣剂500克,清炉壁、扒渣后添加铝液。
2.2低压铸造机炉内铝液化学成分要确认合格,不合格时不得生产。
2.3低压铸造机内铝液温度不合格(在690~720℃之外)不得生产。
2.4低压铸造机总风压<4Mpa时应立即停机,不得生产。
2.5连续停机4小时以上时,化学成分和氢含量必须重新进行检查,均合格则可继续压铸。
2.6生产工艺参数要遵守工艺卡的规定。
3 工艺质量记录
生产过程中,操作手要详细随时记录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模具故障、X光缺陷、抽检情况等,清楚记录所采取的措施。
准确记录模具、升液管使用班次,记录要与本机台生产实际状况一致,不得填写虚假的质量记录。
4 质量检查
4.1模具装机首件毛坯检查(压铸当班段长检查):新上机模具(包括新模具、维修后重新上机模具)生产的首件,因模具故障、模具修磨等原因影响生产中断重新生产时的首件,都需要技术/质量部门进行(首件/再次)确认,需确认
的内容包括:外观、尺寸、X光等。
当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调整,调整无效的要停机卸模。
4.2毛坯尺寸自检(压铸当班段长检查)
班首件和班中件必须进行尺寸检查,如不合格要及时调整,调整无效的要立即停机。
4.3轮辋深度抽检:
根据毛坯图纸的尺寸,使用深度尺进行后距抽检,如不合格要及时调整,并连续检查,调整无效的要立即停机。
4.4外观自检(目测)
4.4.1操作手必须100%进行外观自检,检查冒口长短、粗糙度、裂纹、顶杆深、粘铝、划伤、错模、变形、未充满、封层厚、刻字等项。
4.4.2冒口长短适中,且无外观裂纹,无外观缩松现象。
4.4.3非加工装饰面各部位(装饰面、窗口部位、螺栓孔沉孔侧面、装饰孔或凸台、扣盖子部位等)要对称均匀一致,并不得有变形,不得有外观裂纹、粘铝、磕碰伤等造成的凹坑、凸起、划痕等缺陷。
经打磨后的部分表面要与其他部位相吻合,不得造成新的突起或凹陷。
装饰面粗糙的,要精心打磨并调整模具。
4.4.4毛坯加工表面的粘铝、欠铸、模具腐蚀裂纹等原因造成的缺肉深度≤0.5mm,面积≤3mm²。
4.4.5背面轮辐部减重窝内不允许有缺肉、欠铸、粘铝等缺陷;背面安装面减重窝内,圆弧部位和侧面缺肉≤0.5mm。
4.4.6毛坯顶杆深应低于铸面≤0.2mm,高于铸面应≤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