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2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第5页例2,练习一的第2题)导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会运用小括号。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思考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问题:还剩下多少个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54-8=46(个) 46—22=24(个)8+22=30(个)54—30=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面包房共有54个面包,先买走()个,再买走了()个,所以,算式是;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 65—29=36 综合算式是:95—14=81 81—50=31 综合算式是:67—30=37 37—18=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3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3)导学目标:1、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导学重点: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三)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4×3=12(人)12+7=19(人)2×6=12 (人)12+7=19(人)综合算式:2×6+7=19(人)综合算式:4×3+7=19(人)《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有3个组,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多少个算式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个。
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 65—29=36 综合算式是:;95—14=81 81—50=31 综合算式是:67—30=37 37—18=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练习一第3——5题,练习二第2——5题。
导学目标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导学方法质疑、比较、合作、探究导学准备相关情景图。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一练习二第7页4题第11页3题中国:7+5+7=19(分)8×2+5=21(元)阿联酋:4+3+4=11(分)20元小于21元。
乌兹别克斯坦:9-8+9=10(分)不够。
卡塔尔:6-3+6=9(分)阿曼:2+2=2=6(分)(第7页5题第11页5题50-35+8=23(岁)9×3-2=25(个)作业设计:单元教学反思}: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本P13~P36单元教村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导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圆片等板书设计:平均分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
《平均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2、能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合作探究一: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1、动手分一分,思考:怎样分才能公平2、说一说分一分的方法。
3、我给这种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取名为()。
(合作探究二: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动手分一分。
2、我们组是把15个橘子()个( )地分,最后分成了()份,每份是()个。
当堂检测:1、基础达标(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实践活动:插花2、变式练习:《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扩展提高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总结反思:自我评价:[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题 ) 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导学难点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 主题图]板书设计: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4里有几个4《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合作探究一:!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法2、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算一算3、汇报:(根据你们组的思考选择一种填上)A、因为1条船可以坐()人,2条船可以坐()人、、、、()条船就可以坐24人,所以24人要()条船B、24人要坐船,4人坐一条船,就想:24里有()个(),合作探究二:12根筷子,每只动物一双,够吗1、想一想:一双是()根筷子一只动物要()双2、在小组内用12根小棒分一分3、填空:12根筷子,一只小动物要()根,12里面有()个()根,所以12个筷子可以分给()只小动物《当堂检测:1、完成练习三第1——3题,做在数学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