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14 10 8 4 2
(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 6 15 8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二)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型:复习课课时:第3课时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5.0以上 4.9~4.7 4.6~4.3 4.2以下 一年级(1 )班 29 11 5 2 四年级(2 )班 27 12 6 3 六年级(1 )班
18 20 5 5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 ),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

(2)( )班和( )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 )人。

五、预习新课
二(一)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男 女

人 数 (人性 别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一)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1、练习二第1—4题。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5)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根小棒。

(6)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圆卡片。

(7)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

(8)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平均分(二)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页例3和“做一做”。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10页例3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4×2=4×3=5×2=8×2=2×3=
8×4= 9×2=2×4=9×9=6×3=(三)引入课题:
1、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平均分成5份
(2)把所有平均分成2份
2、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1)
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2)
把()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3、(强调“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果冻吗?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要分果冻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能分成4份。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