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
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
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
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主)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阅读】“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作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技术和设备。
【洋务企业】局限:只学习西方科技,停留在器物层。
①原因:为解决“内忧外患”,实现自救而掀起了洋务运动。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⑤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以“求富”口号,70-90年代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出国留学(人才)等⑥类型及代表企业:军用: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⑦历史作用:a 、未能挽救清王朝即成之败局,洋务运动破产;b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工业化的开端;c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e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二)、 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途径: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原来部分手工工场主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重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结局: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继昌隆缫丝厂因受封建势力的阻挠,于1881年停业。
不久,更名为“利厚生缫丝厂重新开张,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又于1920年闭歇。
【资料】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概念问题:1.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
3.中国近代工业包括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① 领导不正常(地主阶级一直充当领导);② 结构不合理(开始于重工业);③ 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沿江);④ 发展不顺利(内外因素的阻碍)(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料)(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特点及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
(第二特点是 )(五)意义1.这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它是当时新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2.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派,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由于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使得中国资产阶级始终未能承担起现代化的领导任务(3)投资少、规模小 ,设备简陋,技术落后(4)地区布局不合理:这些企业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具体:尤其是以上海为多,广州次之,武汉占居第三,这种布局正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的一种反映。
原因:这些地区遭到外国侵略开始最早,自然经济瓦解最厉害,商品经济更为活跃,交通又方便。
工业集中于沿海一带,这就造成了布局的不合理。
今天西部落后的根源,可以从这段历史找到其一个答案。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其社会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软弱性;(6)民族工业的产生不是明末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和发展。
(四)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 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革命性;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资料)1、 概况:时间:19世纪40——50年代 ;过程: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出身来源: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分布: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2、无产阶级特点(略)3、中国无产阶级的弱点 :与农民有血缘关系,工人阶级队伍里容易滋生小农意识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斗争。
受剥削受压迫严重,缺乏受教育机会,中国工人普遍文化水平底,甚至大多数是文盲,这也不利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②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第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甲午战争以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侵略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第二: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甲午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之巨额赔款,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困难,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限制。
第三: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2)著名民族工业创办人 地点 名称(见右图)(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①地区分布的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行业分布的不均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③发展的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结果:(政治、思想等):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4-1918)③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春天”(一)原因:1、政策的引导(1)清末的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与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新式工业的积极性和实业救国的热忱;(3)北洋军阀政府的鼓励。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又因它们出于战争的需求,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日货)(二)、发展概况1、时间:一战期间(1914-1918)2、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
3、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4、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1、行业分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
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2、与外国资本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3、与封建经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小,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比重较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境况,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重性格。
(四)、结果: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不堪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1923—1924年间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五)、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仍然很微弱)。
强列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