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蓬勃发展。
棉纺织业、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发展快;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沉重打击
抗战期间
(1937—1945)
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国统区:统制经济。
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毁或吞并
国统区:民族资本萎缩
初步发展(第一个发展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资本额增加
企业数量增多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主要)。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②从地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十分稀少;③从部门分布看,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⑤从产生原因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中国自身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恢复发展;
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国的形式上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陷入困境(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商业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新的春天
建国后
(1949—1956)
合理调整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