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课 琵琶行并序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快.弹数曲 快:快速 B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意 C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 D .却坐促弦弦转.急转:转变 答案 B解析 A 项快:畅快。

C 项暂:忽然,一下子。

D 项转:更,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自言.本是京城女凡六百一十六言.B.⎩⎪⎨⎪⎧ 使快弹数.曲钟山只隔数.重山C.⎩⎪⎨⎪⎧ 命.曰《琵琶行》命.如南山石D.⎩⎪⎨⎪⎧ 商人重利轻.别离绿杨烟外晓寒轻.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A 项动词,说/名词,字。

C 项动词,命名,题名/名词,性命。

D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轻/形容词,轻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君翻作《琵琶行》霓为衣兮风为.马 B.⎩⎪⎨⎪⎧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于今无会因.C.⎩⎪⎨⎪⎧ 转徙于.江湖间徘徊于.斗牛之间D.⎩⎪⎨⎪⎧ 岂无山歌与.村笛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介词,替/动词,是。

B 项连词,因此,于是,就/名词,原因,机缘。

D项连词,和/介词,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鞍马稀..刀枪鸣B.门前冷落C.整顿..声..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答案 B解析A项古义:突然发出。

今义:冲出;鼓出来;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

C 项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D项古义:以前。

今义:向着前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命酒.A.商人重.利轻.别离B.歌.以赠之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D.砯崖转.石万壑雷答案 B解析例句和B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C 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答案 C解析应是《琵琶行》和《长恨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3)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⑦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⑨这些本来郁积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解析首先要通读材料,理解思路,材料主要从《琵琶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阐述。

②③⑥从艺术形式方面介绍,其余为内容方面。

⑤为总说,⑦紧随⑤后。

④“唱出了”“心声”引领①⑧⑨句。

①⑧⑨的顺序根据逻辑可排为⑧①⑨。

②③⑥的顺序可根据②③句之间的内容“艺术上的成功”“有音乐感的语言”和“用视觉”“听觉”来判断。

而⑥应排在最后。

9.对下面的诗句进行扩展,使其更加丰富、形象,扩展后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天边挂着一轮孤月,似罩上了几分淡淡的云霭,又像蒙上了挥之不去的层层雾障,总是那么不透明。

江风袭来,枯败的枫叶纷纷滑落,漂浮在江面上顺流而下,几朵破败的荻花也随风瑟瑟地抖动着,风过后,枝干光秃秃的,留下几分孤寂。

在一片寂寞的氛围中,我送客人来到了浔阳江头。

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追源课本诗歌中的形象指人物形象和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品描写的人物)。

在诗歌中有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者描写的客观形象,即琵琶女;一是作者自己,即主观形象。

诗人通过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对接高考在高考对鉴赏诗歌的形象这一考点的考查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所占比例很大。

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特征,分析寓于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主要有以下问法:(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要点:(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以及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不能任意拔高。

(2)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从诗(词)句出发,借助意象、重要的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3)抓住描写,分析形象。

要注意诗(词)人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2)结合诗(词)作分点说明、概括。

(3)概括形象的意义。

(分析作者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即时对练[课内精读]1.《琵琶行并序》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各有哪些特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琵琶女:早年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如今年老色衰,漂沦憔悴。

诗人:早年身居高位,名动京城,如今谪居卧病,飘零天涯。

(2)①相同点: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由曾经的风光无限、春风得意到现在的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②不同点: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诉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诗人则是用诗歌形象再现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同时又倾诉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课外迁移]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一往情深的闺中少妇形象。

表达了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和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诗中写到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