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广州会展摘要: 从会展旅游理论与实际角度出发,对会展、会展旅游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研究。

并以广州的会展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同时,对发展会展旅游的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会展会展旅游发展优势前景人才当今, 世界旅游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我国旅游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会议展览的增多和旅游业的渐趋成熟,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出现于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近20 %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然而,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 2 880 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我国的会展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具有行业规模和产业特征, 只是介于旅游业与会议展览业间的衍生产品。

会展旅游特有的财富效应、凝聚效应和轰动效应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一闪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遇展而兴. 遇会而旺”已成人们共识。

因而,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对于拓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旅游城市的各项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及地位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会展旅游的含义由于我国会展业还处在形成之中,会展旅游的概念自然也比较模糊。

会展旅游是指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特点衍生出来的行为,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概念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旅游的范畴,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等各种出于工作需要的旅游和奖励旅游。

狭义的概念是: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馆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

广州在珠三角的定位是制造业并以服务中心。

从2004广州第三产业的比例来看,第三产业主要是商业和批发市场。

如果以华南区域经济中心或者商务中心的标准来衡量,近年来广州新型服务业、国际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潜力也很大。

这为商务圈的提供了很好商业前景。

一.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优势1.从外部经济环境分析2004年6月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而且《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广州将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程度上扩展自己发展空间。

同时,广州成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对广州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CEPA的签订与实施为广州会展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在今年初正式实施,其将为广州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比之下,广州展览业与香港展览业差距很大,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而广州则相对较弱,展览服务更是需要提高;香港发展会展旅游的经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网络和渠道,则恰恰是广州旅游会展所缺乏的。

与此同时,相对而言,广州的办展成本较低,市场开拓空间较大。

所以CEPA的签署和实施,有利于广州会展旅游业与香港会展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2.从广州会展旅游的自身发展分析举办“中国第一展”的广州进出口交易会的广州市,一直被视为南方会展业的代表城市。

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也是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展览的数量、展览面积、展览规模和影响,都位居全国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上百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占三分之一。

既有“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也有后起之秀的广州博览会、美容美发博览会,广州的会展经济业可以说初具规模。

另一方面,参展企业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广州的会展业至今已形成大大小小的专业公司400多家。

据统计,2003年秋交会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参展比例接近四成,由于这些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强,出口成交占了总成交额的二成七,比上届提高六个百分点。

名优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成交势头旺盛,其中,家用电器成为第二大类商品,出口成交比重占总成交额一成多,比上届增长两成七,信息及通讯产品成交非常活跃,增长两成二,扩大出口的潜力巨大。

日用消费品中新款式、新面料的服装日用及工艺陶瓷等颇受客商欢迎。

广交会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在“非典”的影响下,广交会到会客商人数和成交量还在持续增长,并屡创历史最高记录。

以2003年秋交会为例,这次交易会就实现交易额近205亿美元,也说明广交会具有很强的生机和活力,因而对外商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为今后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3.从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分析会展旅游城市往往位于大都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会展是都市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展旅游融商贸、交通、餐饮、酒店、广告、文化娱乐、信息等产业于一体,关联性强,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要求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高。

更重要的是,城市可以通过会展的举办宣传自己,树立形象。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一次高规格、影响广泛的会展的举办,可以成为推动整个城市建设、市民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契机。

正因为如此,会展旅游已受到众多城市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共识。

二.广州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地理优势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自秦汉始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

同时,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广州这种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是发展会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广交会当年在广州创办,正是缘于这种地域和人文关系的优势。

1.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发展城市会展旅游的一大基本要素。

纵观广州,其拥有着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和新白云国际机场;其次,广州具备广州港、黄埔港、南沙港、莲花港四大大型港口;再次,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枢纽,有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最后,广州亦是华南铁路网络的中心,再说,广州已确定在番禺钟村镇建设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这将为广州的铁路运输作出重大的贡献。

2.广州具备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据统计,广州目前具有1,441家旅游住宿设施(含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等),其中涉外宾馆酒店近200家,星级宾馆、酒店有75家;同时,广州拥有140多家旅行社,其中57家是国际旅行社,这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接待设施。

再者,广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旅游景点而言,全市就有70多家,其中像广州花卉博览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广州长隆夜间动物世界、花都芙蓉度假村、广州动物园、番禺莲花山旅游区、番禺南沙高尔夫球会等旅游景点也是会展旅客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三.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展馆条件广州原已有6个展馆,展厅面积共29.4万平方米。

现在新建成与使用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投资40亿元人民币,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该中心拥有30万平方米展示场,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它将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是目前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

四.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1.区域经济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展会展旅游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度为1:9,即会展场所收入为1,则相关的其他收入为9。

会展旅游的举办和发展带动了城市旅游、商务旅游、饭店、餐饮、购物、交通等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展场所每增加1元营业额,就能使周边地区产生4-5元的经济效益。

如广州的一年两次的广交会的直接收入和相关收入之比为1:7。

广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会展旅游的深入开展。

只有各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沟通,才能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才能培养出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品位,才能扩大就业领域,才能实现广州经济全面提升的经济目标。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是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准,政府应该重视会展旅游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政府的名义加入国际会展组织,并以政府的名义举办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会展活动,以提高广州会展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会展旅游也宜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竞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民族的东西就是越国际的东西。

以城市文化功能的22个影响因素排名,广州在全国排名第三,在华南地区排名第一,但与排名第二的上海相比,综合指数相差近4个点,而且存在基础设施(排名15)和本市文化需求规模(排名13)方面的突出问题。

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加快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广州的文化地位。

2.依靠科技内涵提升会展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内涵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会展旅游的融合程度与广度都越来越得到增大和提升。

会展旅游这一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要想进一步和国际会展业接轨,就必须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迈进“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行列。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

如上世纪60年代CRS(计算机预定系统)和GBS(全球分配系统)的发明及其在服务行业中的应用被认为是一次革命。

以广州的会展旅游业为例,科技与会展旅游业的整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完善会展旅游管理系统。

主要是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会展旅游行业数据库。

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行业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会展旅游主管部门和会展旅游企业的工作重点。

(2)提高会展旅游的场馆设计与设备配套系统。

未来的会展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将具有高度的智能性,符合消费者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求,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设施和电器设备将大量使用。

如会展旅游中的会议设施与设备,会展场馆的消防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会展废弃物的处理系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技术和节水型生态厕所的建设系统等方面都有待通过科技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3)建立会展旅游网。

以广州会展旅游业为例,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广州会展旅游网”、“广州会展旅游公众信息网”等网络,集合广州会展旅游的展示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网络营销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让世界了解广州、了解广州的会展旅游,这应是广州会展旅游今后十年的发展重点,逐步实现“数字会展旅游计划”。

五.加强会展人才培养(1)科学的会展教育体系应该是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行业协会、企业教育的“四位一体”:高等院校应成为会展管理教育体系的核心,担负着课程规划、学历与学位教育、科研中心、管理模式输出中心、信息中心等职能;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承担具体操作业务的培训,主要培养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际运作人员;行业协会主要从事资格认证教育,同时组织业内人士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和相互研讨;企业除进行员工培训外,主要担负经验传授、案例教育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