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近年来,会展业和旅游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共性,在产业上又有重叠和融合渗透部分。
因此,对其进行产业整合,构建具有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产业即双动力源会展旅游产业,必然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战略选择。
本文分析整合的机理,并提出了整合方法。
关键词:会展业旅游业整合模式近年来,由于产业的高效益性和高经济关联性,被称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和被誉为“城市面包”、“城市经济的助推器”的会展业先后被许多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点而加以培育。
会展业与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更有紧密的产业关系,利用有效的模式进行产业整合,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会展与旅游的共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目前,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城市旅游业或会展业单个的产业发展上,探讨会展业与旅游业如何整合发展的文献极少。
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的文献研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
一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研究成果。
马勇、李玺(2003)在对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实现互动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现互动发展的可操作性措施。
皮平凡、林艳(2005)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产物,以会展旅游的角度,根据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关系模式和具体运行模式。
二是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
王春蕾(2002)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新的互动发展模式,文章根据会展活动的特点及其与旅游业之间内在联系,归纳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为三个方面:即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联动关系、会展旅游的空间发展模式及具体运作模式,并对我国会展旅游的现行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王保伦(2003)认为,旅游业是为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在讨论会展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依据旅游业和会展业的一些特性结合我国旅游企业的行为特点,围绕协会功能的发挥和游戏规则的建立,构建旅游业与会展业协同发展的模式,来推动我国旅游业更深地融入到会展业中,促进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的会展旅游走向成熟。
以上成果认识到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可以实现联动或互动发展。
但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没有确定区域范围进行讨论。
会展尤其大型会展通常在城市召开,带来会展产业向城市集聚。
旅游业则向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集聚,该地区不一定是城市。
探讨二者的共同发展应当确定区域范围。
二是认识到两个产业存在紧密产业联系,却没有对其产业构成关系进行分析。
而产业构成关系是分析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关键。
三是虽然对会展旅游认识不同、但都没有探讨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产业的可能。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区域范围,从产业角度出发,对两者核心职能和任务不同、所依赖的核心资源不同两方面,以及产业构成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通过产业整合,发展具有会展和旅游双功能会展旅游业的战略模式。
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的机理会展活动主要是指会议和展览活动,它强调人、物、信息等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集聚。
本文以城市的大中型会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供给方定义,会展业是指直接为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服务和商品的,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旅游活动,即是以游览为目的的旅行,是人们出于各种个人的或社会的动机,离开居住地区到另一地区或另一国家旅行游览一段时间,然后返回原住地的整个活动过程。
它强调的是个人出于某种目的的空间位移。
本文将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旅游业则是直接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商品的,并从中获取经济效益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一)二者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共性会展业与旅游业所带来的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都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表现出许多共性。
1.都能带来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
据统计,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8亿美元,在美国整个会展业每年的直接消费能达到828.2亿美元,并产生1230万美元的直接税收。
旅游业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的同时,还有助于货币回笼、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增加政府税收。
2.对城市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强。
会展业和旅游业都能极大地影响商贸、物流、广告、印刷、保险、装饰等相关产业。
按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则为1:9,即展览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产业的收入则为9。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带动性强,能够调用大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并且行业具有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特征。
因此,在两者的整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运作和优胜劣汰机制,可以将社会上的优势经济资源不断加以整合,从而提高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
3.改善经济环境。
会展业和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改变产业结构、提升目的地整体形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开放等城市经济环境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效益。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共性,使两个产业在共同的目标体系下进行整合成为可能。
(二)产业本身所具有的个性部分会展业与旅游业虽然都属于服务业,提供以服务为主的产品,但二者却有自身的特点。
1.核心职能和任务不同。
会展业的核心职能是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和物质交流,是社会生产和交换或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会展业中心任务在于成功营销和组织会展。
旅游业核心职能是提供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经历,旅游业中心任务主要是提供各种与旅行游览相关的旅游服务和商品。
2.所依赖的核心资源不同。
会展业利用的核心资源是会展品牌和买家、卖家数据库,以此来吸引更多专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或参会者,通常将非专业参与者尽力排斥在外。
旅游业依赖的核心资源是旅游资源,利用其开发多层次多品种旅游产品,广泛吸引旅游者,并不强调旅游者应具备专业知识。
可见,两个产业具有自身特点的相对独立,并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一个产业不能完全代替或包含另一个产业,在发展中应当根据产业各自的特点不同,制定不同发展动力机制。
(三)产业构成上的重叠和渗透旅游业与会展业都是服务业,其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不同于工业企业间的纵向上下游交易关系,除旅行社外,主要是同时面向消费者的横向关系。
现将企业产业核心职能和任务的紧密程度进行划分和分析。
(见图1)1.会展业构成。
根据为会展的举办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紧密程度,可将会展业分为核心行业、外围行业和延伸行业三个层次。
核心行业是直接为会展招徕、现场运作提供服务的行业,是会展举办独特的且必须依赖的行业,其中会展场馆业由于其巨额投资使其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垄断经营优势,会展组织者和会展设计搭建业专业化要求较高。
外围行业主要围绕会展举办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
其中所包含的交通运输业业务有客运,也有物品运输;其他行业包括通讯业、广告业等行业。
会展核心行业和外围行业是会展发展的基本需要。
但是由于会展的形式已经扩展,从过去传统的静态陈列和单一会议逐步转向融商务洽谈、展会参观、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项目于一体。
会展业边界扩大,涉及更多行业,成为延伸行业,它主要是为会展延伸出来的需要,如会展参与者的娱乐、观光旅游、购物等的需要提供服务的行业。
2.旅游业构成。
旅游业则构成旅游中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的主要行业。
由于城市旅游中所利用的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化和分散性的特点,不能用旅游景区简单概含,所以本文采用了旅游资源业的概念概括城市旅游景区及其他城市旅游吸引物。
虽然旅游交通、住宿业、旅行社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但是实际上旅游资源业处于旅游业的核心地位,这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和旅游吸引物的特性所决定的。
其他行业实际是对旅游者旅游中产生的相关需求提供服务的部门,所以界定为外围行业。
其中旅游交通主要承担客运业务,只是交通运输业的一部分;零售业出售的有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等,也包括内容更广泛的商品,它不同于一般旅游中强调地方性与纪念性的商品销售的特点。
这是因为购物常常成为城市旅游的卖点,城市中心商务区(CBD)也就成为旅游吸引物。
由于会展业高利润的诱惑,旅游企业纷纷涉足会展业,如申办、组织、策划会展,投资场馆建设等,进入会展核心行业。
会展核心行业也就成为旅游业业务拓展所涉及的延伸行业。
3.两个产业的构成关系。
从图1不难看出两个产业的构成关系:一是会展业与旅游业存在产业重叠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在会展业或旅游业的目的地接待方面,都由餐饮、住宿业、旅行社等行业承担。
这是因为参与会展和旅游的主体都是人,人本身的吃、住、行等方面的共性要求所决定。
二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产业相互延伸和渗透。
虽然由于核心职能和任务的不同,两个产业的核心行业各不相同,但会展形式扩展后涉及旅游资源业、零售业等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业务则向会展核心行业拓展延伸,形成了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产业构成上的重叠和渗透,使产业发展中可以整合两个产业的产业部门,构建以目的地接待方面为支点,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产业支撑体系。
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的战略模式在产业经济学上,整合是指产业的整体化和形成合力。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是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构建动力机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组织改造,从而形成具有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新型产业。
它属于关联性强的产业间融合。
会展业和旅游业存在本质区别,但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共性,在产业上又有重叠和融合渗透部分。
分别构建动力源解决产业核心职能、任务不同的矛盾,利用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整合发展目标,整合管理机制和产业部门,构建具有发展会展和旅游双功能的新型的产业—双动力源新型会展旅游产业(见图2),必然成为城市发展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战略选择。
(一)模式中的动力源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市场需求。
同时,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又都是“注意力经济”。
如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带动消费者集聚成为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动力源问题。
产业的个性决定两个产业发展动力源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旅游业中旅游者之所以旅游是在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会展业中会展参与者之所以参加会展在于会展本身的吸引力。
对于城市来说,必须创建会展来解决会展业的动力源,必须开发旅游资源来解决旅游业动力源。
1.城市创建会展的途径。
第一,政府创导型。
由政府相关部门出于某种政治或经济原因创建并推动会展的组织,我国大型会展多是这种类型,如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就是典型的政府创导型会展。
这种途径的优势在于能够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高的起点培育会展。
不足之处是产业基础一般较薄弱,政府过多的操办更使产业发展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