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损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损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TECHNOLOGY TREND
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水泥混凝土常见路面损坏分类:1断板
断板就是破碎板,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损坏形式,通常是在重载作用下裂缝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在荷载的作用下,破碎板会进一步破碎直至完全失去整体性。

1.1早期断板
早期断板是指路面在完成施工浇筑成型后,24小时内发生板快断裂。

这种断板一般是由于前期养护不充分造成的,特别是夏天炎热的施工季节。

早期断板的另一个原因是切缝较晚。

1.2后期断板
引起后期断板成因归纳有以下原因。

基底施工不合格、过早通车加载、因温度造成断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运输与浇注、外加剂使用不当、切缝及附件埋设不当。

1.3防止断板产生的措施
对于路基铺筑时层层严格要求,密实度要求100%合格,弯沉达到设计要求。

基层施工应严格控制标高,平整度,横坡度及厚度,满足强度的要求,基层与路面施工间隔不宜过长。

水泥混凝土所用材料都经过严格挑选,从检验合格的厂家进料,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就进场材料批量做相应验证试验,以提高混泥土的拌和质量,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混泥土质量的影响。

2
裂缝
2.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纵向裂缝通常大多出现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界以及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由于路基横向不均沉降或板下的不均匀支撑造成的,特别是当路堤从局部洼地通过时,如果路堤两侧没有有效排水设施,路堤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除向地基渗透外,还能渗入路堤下部。

2.2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交叉裂缝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路面横、斜向裂缝通常发生在:1
)填挖相交断面;2)新老路基交接处;3)土基密度不同部位;4
)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相接处;5)软弱地基。

2.3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没有及时覆盖草包,导致水分迅速散发,在炎热或大风天气,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

2)施工时混凝土混合料或基层材料拌和不充分,以致减弱基层强度或路面强度,造成板体裂缝。

3)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

混凝土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容易断裂。

3板角断裂
板角断裂指在水泥混凝土的板角被与纵横接缝相交且交点距离等于或小于板边长度一半的裂缝从板体断开。

板角断裂需和斜向裂缝区分开来,主要看裂缝与纵横缝交点的距离是否小于板边的长度的一半。

板角是水泥路面较薄弱的部位。

由于施工的原因,板角相对于其他部位来说强度稍低,但却处于不利的受力位
置,因此在重载反复作用及温度和湿度翘曲应力作用下,再加上地基软弱、唧泥和传荷能力差等因素,就会出现板角断裂损坏。

4错台
错台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向或横向接缝两边板块出现大于5mm 的高差。

在唧泥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带有基层被冲蚀材料的高压水把这些材料冲积在近进板的脱空区域内,使该板升高,而驶离板由于板下基层材料被冲蚀而下沉,由此产生错台。

此外,在施工时胀缝的填缝板未予牢固固定,在振捣时被振歪或使缝壁倾壁倾斜,或接缝的上部填缝料同下部接缝板未能对齐,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也会导致错台。

错台是水泥路面最为常见的损坏之一,也是造成水泥路面行驶舒适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5唧泥
唧泥指水泥板块在车辆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

唧泥的明显标志是接缝附近的路面表面有污渍或基层材料沉积物。

唧泥通常是由于板下基层材料受到有压水的冲蚀,泥浆在荷载作用下随之从接缝或裂缝中唧出,唧泥的出现是由于接缝填封的失效而引起水的下渗,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的脱空,基层材料不耐冲刷和重载的反复作用引起的。

唧泥会使板边缘的基础部分失去支撑能力,在轮载重复作用下最缝将导致板的断裂。

6边角剥落
边角剥落指沿接缝方向的板边出现裂缝、破碎或脱落现象,裂缝面一般垂直贯穿板厚,而是与板面成一定角度。

边角剥落是由于接缝内进入坚硬材料而妨碍了板的膨胀变形,接缝处混凝土强度不足,传荷设施(传力杆)设计或设置不当(未正确定位,锈蚀等),接缝施工质量差,重载反复作用等造成的。

7接缝料损坏
1)填缝料损坏。

填缝料损坏是指接缝内无填料,填料破损及接缝内混杂砂石等不正常现象。

填缝料损坏的主要原因有:填缝料本身质量不合格,填缝料在长期外界环境作用下老化,脆裂,或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受热膨胀,挤压胀缝,致使填缝料被挤出,不能正常复原等。

2)接缝碎裂。

接缝碎裂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两侧各60cm 左右宽度内倾斜的剪切挤碎现象。

接缝碎裂主要是指由于填缝料损坏,泥、砂等杂物侵入胀缝,导致路面板再次膨胀时受阻,或雨水渗入基层和垫层,使基层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路面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

8坑洞
板面出现有效直径大于30mm 、深度大于10mm 的局部坑洞。

施工质量差或浇筑的混凝土砂石材料含泥量过大,夹带朽木、纸张、泥块等杂物,以及行驶的某些车辆、机械的金属硬轮对路面产生撞击都可能造成坑沿的产生。

9拱起
拱起损坏指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

这是由于板收缩时缝隙张开,填缝料失效,坚硬碎屑等不可压缩的材料塞满缝,使板在膨胀时不可能恢复原位,产生较大的热压应力,从而出现纵向压曲失稳。

拱起和沉陷。

拱起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相反,沉陷则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的现象。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损坏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刘志友李新春
(上蔡县公路管理局,河南上蔡
463800)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总结,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损坏类型进行分析,总结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产生的
原因,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方法工程技术
195
20102(上接第193页)
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4)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5)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6)适当加强基础有刚度和强度。

7)正确地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位置和缝宽的选定应合适,构造要合理,可以和其结构缝合并设置。

2.6施工技术
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

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3结语
综上分析,钢筋砼结构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拱起产生原因主要是胀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过少,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

沉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软化基层,甚至软化路基体,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路面板跟着下沉。

拱起和沉陷都将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施工时合理设置胀缝,运营中有效维护好接缝,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损坏的发生。

10露骨
露骨指板块表面出现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等现象。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灰浆不足,洒水提浆造成混凝土路面表层强度不足引起的。

11结语
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减少病害的产生,科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在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方面的科学研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施工管理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来适应现代化交通和道路工程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003.[2]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