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统计与概率教材分析(青海省)
统计与概率教材分析(青海省)
四下(第七单元统计)单式折线统计 图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 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 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随机中有精确, 精确中有随机。
●处理好生活经验与概率的关系: 可能性当中概率有大小: 可能性很大、较大、 较小、很小, 但都是可能。 可能性很大≠一定 可能性很小≠不可能
一上(第二单元)比一比等
内容素 长短的比较,大小的比较等 材
1
目标设定
象形统计图(一上比大小)非正式教学、实践
解读
活动
一下(第九单元统计)以 一当一条形统计图
数。反映一组数据 的整体平均水平, 它的大小与一组数
可反映这组 据中的每个数据均
数据的一般 有关系,易受极端
水平。 数据影响。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 中 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 位 一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 数 位数。代表一组数据的
中等水平,它的大小仅 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众 数
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 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 中水平,它的大小仅与
二(第七单元统计)以一 当二条形统计图
用画正字法收集随机数据巩固强化,以一当二策略感悟、单数如何表示(半格数据)、 分析数据
与上一册相比,统计数据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单式统计表开始填充 (先填表再填图)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在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 表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统计与概率”编排体系
册数
单元
具体内容
一 上
渗透P17等 象形(实物条形)统计图
一 第九单元 收集数据;以一当一的条形
下
P93
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
二 上
第七单元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P94
二 第八单元 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复
下
P106 式统计表
三 上
第P八10单4(元概率)可能性大小
三 第三单元 下 P38
四上(第六单元统计)(纵向、横向)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单式的区别。图例认读和运用。横向复 式条形统计图结构的识别。
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方法策略迁移,单式条形统计图的 结构为本节课打基础,为后继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准备。上册横向 单式条形统计图和上一课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综合。
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 统计图;数据分析; 平均数
四 第六单元 上 P99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 第七单元 下 P108
折线统计图
五 第六单元 简单的概率(等可能性), 上 P103 中位数
五 下
第六单元 P122
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 第六单元 上 P110
扇形统计图
六 第四单元 下 P74
统计误导
● “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观念” 更名为 “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 突出了统计与概率独特的思维 方法: 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 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
新《标准》的调整
● 将第一学段的统计图、平均 数的学习移到了第二学段。
● 将第二学段的中位数、众数 移到了第三学段。
● 事件的分类
确定事件 事件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0)
● 概率的正确理解。 概率是理论上的精确值。 随机事件在具体一试验中发生
与否是随机的,大量的试验就会 体现出规律性。
例1静态的分类计数统计(根据已发事件的信息作出统计),只要 分类计数一一对应就可以得到数据,从下往上涂色;例2动态的随 机数据收集,事件未发生、数量没确定,随机性,涂色可以下至上 也可上至下。 例1为例2作出孕伏,解决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类别、数量识别、 简单问题提出解答);单式统计表数据呈现(暗示学生可以根据表 填图,反过来也可以根据统计图来填表。)
可能性量化、等可能性感悟和随机性、游戏公平性规则制定,推 断(转盘区域)。分母表示基本事件,分子表示可能发生的事件。 列出所有事件的可能性再求概率。
从三年级上册的定性向定量过渡,培养概率思维观察分析社会生 活中事物。
五下(第六单元统计)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的众数,一组数据 中可能众数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 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当众数出 现次数越多,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 差异又很大时,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 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第二学段: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 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 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 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 计量的计算。
折线统计图:结构(不同线段表示两个项目、图例说明、两个项目 取相同单位长度);特点(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性);预测和建议。
折线统计图是在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特点并能 独立填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六上(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 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 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5个单位,学生对以一 当一、二不能涂色,受迁移会发散到以一当五策略(适度向以一当多 拓展),第一次出现预测、建议。
三下(第三单元统计)
统计:横向统计图是为了版面安排需要,把横纵和纵轴的位 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相应发生变化。在各样本统计数据 都比较大,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 时。若每格代表单位量较小,条形很长,若每格代表单位量 较大,又很难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为了比较直观地反 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 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 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 三种统计图之间的关系:
名称
特点和作用
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 条形 量的多少,因而很容易 统计 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图 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 进行比较。
是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 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 折线 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 统计 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 图 而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 多少,而且便于反映数 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三上(第八单元可能性)可能与一定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合具体情景用一定、可能、不 可能词汇描述事件。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结果,体会 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小、随机事件发生统计规律性(逆向思 考球数量)概率的起始部分,只停留在质的体验上,为后继
可能性的大小、等可能性打基础。
五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等可能性
平均数:指算术平均数, 是若干个不等的数,在总量不变的 情况下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数就是平均数。这组数中可能 有一些数等于平均数,可能没有一个数等于平均数。但它始 终处在这组数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这组数在它的上下波 动。它代表这组数的整体情况,用这个数能估计这组数的分 布情况,也能进行不同组数的整体情况的比较。用总体中的 样本的平均数预测是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 总量,用圆内相应扇形 面积表示各部分量占总 量的百分比,因而便于 直观地反映总量与各部 分量之间的关系。
● 三个统计量之间的关系: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描述一组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
据的集中趋 以这组数据个数得
势,
到这组数据的平均
平均 数
用来作为一 组数据的代 表,
重难点: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 简单地分析
六下(第四单元统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 统计图信息误导分析
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最小份额判 别)。标准要统一。
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 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技能。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 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正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统计与概率” 教材分析
● 知识与技能:经历提出问题、收 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 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 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 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 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 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 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