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

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



万能连词(等于“而”)
举例说明:1 古之君子,其责(要求) 己也重以周(详备),其待人也宽又约。 (并列关系) 2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缘木以求鱼。 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
属予作文以记之。 莫不欲举贤以自佐。
介词(用,拿,把;在,从,由;凭借,依靠) 动词(认为,以为;带领,率领;任用,使用)

1 将要 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一堆”且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多能连词(承接、转折、让步、解说、假设、
选择)
例: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承接) 至则无用,放之山下(转折) 美则美矣,而未大也(让步) 仰视天,则明月斜挂(解说)
既济而未成列。 既克,公问其故。
2 既然 例: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3
完毕 例: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先生欺余 哉。”

Jí 危急,急迫 例:
趣(促)赵兵亟入关
Qì多次 例:
亟请于武公

A “或”系列
或许,或者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倘或,倘若 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语气词
夫战,勇气也。(表示议论,置于句首) 今夫配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果
能受孙吴之略也。(表示舒缓,置于句中) 悲夫!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表 示感叹,置于句末)

1 名词性所字结构(助词)
例: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此,世所不传也
2 加强动词意味 例:如姬父为人所杀 3 通“许” 例:从女弟子十所
人称代词,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所有
形式。例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君将哀而生之乎? 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肉食者谋之。
虚化代词
1 表示动作的延续。例如:填然鼓之,兵刃 既接。 2表示时间的延续。例如:辍耕之垄上,怅恨 久之。
标志代词
例如: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助词
读(yù)
1 参与 例:咸与维新 2 赞同 例:吾与点也

1 万能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哪 里、为什么) 2 副词(多么)
例如:良问:“大王来何操” 豫州今欲何至? 徐公何能及君也。 水何澹澹,山岛耸 峙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其=何)
“何”除了以上的两种用法之外,有一些 固定搭配也是经常可以遇见的。现总结如下: 奈……何, 如……何 (把……怎么样) 何曾(未曾) 何尝(未尝) 何当(什么时候) 何得(怎能) 何如(怎么样) 何若(怎么样) 何为(为何,为什么) 何许(哪里) 何以(因什么) 何意(岂料) 何由(根据什么)

介词(wèi) (四种用法)例:
为、给、替:秦王为赵王击缶 对、向、和: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为了: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 被: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一般动词(wéi) 是故,为川者,决之
使导,为民者,宜之使言。
句末语气词(wéi)(疑问语气)
例:如今认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万能介词,例:
战于长勺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请救于齐 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

代词(人称代词,你; 指示代词,这,那)
例: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子曰:“君子哉,若人。”
连词(假设关系,如果,假如;选择关系,
或,或许,或者)
例: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动词(像,好像; 比得上)
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名词
1 香草名:杜若 2 海神名:海若 例: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

1 因为:
敢用是为怨望
2所以:
项羽师心自用
3 财务,物资:
兵精足用
表示提顿语气词(判断句)
例如: 蔺相如者,赵人也.

“也”是一个”全职”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 例:老臣窃以媪为长安
君计短也。(陈述语气)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疑问语气)
2 句中语气词(表示舒缓) 例:
当是时也,禹三过其门而不入。

“虽”是一个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词, 它的主要意思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动词词头,例:
黄鸟于飞(夫妻和睦)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注意:于归:出嫁;归宁:回娘家)
叹词
例:于!美轮矣,没奂矣。

万能语气词 例:
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 壮士, 能复饮乎?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 失之宰予
万能介词 例:
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勿吾以 (因为)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 语气词(呢,吗,吧)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6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盘盘焉,囷囷焉.

“乃”有四种用法 1 代词(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与而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 加强肯定判断(就是,正是,原来是)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 表承接(于是、就、便、才)例:必以长安 君为质,兵乃出。 4 副词(竟然,却)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转折关系(但是,却)
例如: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因果关系(因此)例如:臣诚恐见欺与大王而负赵。
假设关系(如果,假如)例如:而诸侯敢救赵者,已
下赵,必移兵先击之。
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例如: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例如: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危险)而。 (注意:而已:罢了;已而:算了吧。)

A
B
“被” 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示动作施加于“我” 例:
冀君实或见恕也

1 假如,如果 例: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2 “就”系列 a 靠近 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b 就是 例: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c 就 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 就在 例: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 其帐斩义头。

1 已经 例:
连词
(作连词时,表示假设关系。) 例如:其若是,孰能御之?(假如,如果)

万能连词(表示所有关系)
例如:任重而道远。苟粟多而财有余。 (并列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 而行无过矣。(递进关系——并且)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图穷而匕首 见。(承接关系——于是,就) 图穷而匕首见(承接关系——于 是,就)

“与”有两个大的用法(虚词和实词), 但由于“与”有两种读音,当它的音不同 时,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
介词(yǔ)
1 和、跟、同 缘 2 为、给、替 3 对、向、和 例: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 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例: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
语气词(yú) (呢、吗、吧)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当“与”作实词时,又有以下用法。 读“yǔ” 1 结交,交往 例:与赢而不助五国 也。 2 对付 例: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 耳。 3 帮助 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何也? 4 等待 例;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 “有的”系列
a 有的人 例: 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有的事 例: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 目,或泄于口。 c 有的时候 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
C 表示不定助词
例: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 莫之振救。

壹—— 坚决
连词(于是,就)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动词(因袭,沿袭)例如:因循守旧
业,因遗策。
蒙固

1 兼词(于之)例:风雨兴焉。昔者吾舅死于 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2 代词(之)例:小国朝之,大国聘焉。犹且 从师而问焉。 3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焉 能去而不反? 4 连词(乃,就,则,才)例:必知乱之所自 起,焉能治之。
形容词词尾: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结构助词
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的人)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的事) 昔者,十日并出(……的时候) 言之,貌若甚戚者(……的样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的话)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的原因) 二者不可得兼(……的东西) 求人可使报秦者(……的人)
例如: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副词(已经)“以” 通 “已”
例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介词
“因”作介词时有四种用法。 1 因为,由于。例如:因前使绝国功,封 骞博望侯。 2 经过,通过。例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3 凭借,依靠。例如:因人成事。 4 趁着,随着。例如:因火打劫 不如因 而厚遇之。
A 虽然(转折) 例:齐国虽褊 小(狭小),吾何爱一牛。 B 即使(假设) 例:虽人有百 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A
B 纳。
于是,就。例:
乃掘地,遂得水。
终于,最终。例:
灾异数见,福复上书,上遂不
C
成功 例:
杀人未遂

1 表示“互相” 例:苟富贵,勿相忘。
2 表示“单相” 例:便可白公姥,及时 相遣归。 我有一言相劝。 3 共同 例:道不同,不相为谋。 4 依次 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第三人称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的)
语气词
当作语气词时,有四种用法。 1推测语气。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大概,也许) 2祈使语气。例如: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定)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 还也。(还是) 3反问语气。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难道) 4舒缓语气。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