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0吨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及取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900吨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及取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900吨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及取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900t门式起重机设计、制造、安装、验收及取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批准: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3月目录1、总则 (5)2、工程概况 (5)2.1参建单位 (8)2.2主要标准及规范 (8)3.龙门吊性能构造 (12)3.1概述 (12)3.2主要技术性能 (13)3.3主要金属结构简介 (24)4.钢结构制造 (33)4.1原材料采购、检验、保管 (33)4.2放样、下料原则 (33)4.3主梁的制作 (35)4.4刚性腿制作 (39)4.5柔性腿制作 (42)4.6隐蔽工程的验收 (45)5.钢结构焊接工艺方案 (45)5.1焊接前的准备 (45)5.2焊接材料 (46)5.3焊接人员 (47)5.4一般焊接要求 (47)5.5焊接工艺评定 (48)5.6焊接方法 (48)5.7减少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50)5.8焊后处理 (51)5.9焊缝检验 (51)5.10焊缝返修 (52)5.11重要焊缝的跟踪 (53)5.12结构制作完整性要求 (53)6.大车运行机构的制作 (53)6.1遵循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53)6.2总体要求 (55)6.3主要零部件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62)6.4总装 (71)6.5发货、运输 (74)7.小车的制作 (74)7.1主要结构件制作方案 (74)7.2主要机加工件制作方案: (82)7.3小车装配工艺 (86)7.4空载试车方案: (88)8.维修吊的制作 (88)8.1主要结构件制作方案 (88)8.2主要机加工件制作方案 (94)8.3组装试车验收要求: (98)8.4空载试车方案: (99)9.涂装方案及工艺 (100)10电气安装及工艺 (100)10.1总则 (100)10.2主要设备 (102)10.3电气安装工程范围 (104)10.4工艺细则 (106)10.5接线工艺要求 (113)11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 (116)11.1施工组织机构 (116)11.2施工准备 (116)11.3施工管理 (117)11.4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118)11.5工程进度计划 (118)12质量方针、目标及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118)12.1质量方针: (118)12.2质量目标: (119)12.3放样号料质量控制程序 (119)12.4构件零件加工和组装质量控制程序 (122)12.5焊接质量控制程序 (122)12.6除锈质量控制程序 (127)12.7涂装质量控制程序 (128)12.8工序控制 (129)12.9检验和试验 (130)12.10搬运、交付的质量控制 (131)12.11质量记录 (132)12.12质量控制点 (133)1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33)13.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33)13.2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34)13.3防火安全体系 (136)13.4现场防火措施 (136)13.5文明施工管理 (137)1、总则900t×176 m门式起重机是本公司为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龙穴厂区制作的起重机。

本工艺针对本起重机的制作而制定。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900T龙门起重机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加工车间应根据本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编订车间细则工艺。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编订的。

因此,除按本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外,尚应遵照有关图纸及标准的细则要求进行施工。

数放、下料、制作、验收所用的钢卷尺、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必须经二级以上计量单位检验合格,使用时应在常规计量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

此外,主梁分段重要尺寸的测量应以同一检验单位检验合格的钢卷尺(100m)为基准,并附有勘误尺寸修正值表,测量时应用10Kg 拉力磅张紧,允许分段叠加测量。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厂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和防护,确保安全施工。

本工程交验项目由专门文件另行规定。

本工程制造需遵照国家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等的规定,严格按照HSE方针目标执行,做到安全生产,绿色制造。

2、工程概况本门式起重机安装在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龙穴造船基地内,轨道跨距为176m,行程距离总长度约为810米。

本门式起重机主梁为双主梁型式。

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2×350t上小车、450/32t下小车、起重机运行、电气设备等主要部分和回转式维修起重机、登机电梯、供电电缆卷筒、应急供电电缆卷筒、防风装置、起重机运行纠偏装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附属部分组成。

本机设有上、下可穿越式小车。

上小车在主梁上面运行,设有2×350t两吊钩,分别跨于主梁外侧,两钩设有横移机构,可分别横移0~1.5m。

下小车在主梁上面运行,设有450t吊钩,置于主梁中心位置;下小车同时还设有32t副钩,置于主梁中心位置。

因此,本起重机具有单吊、双钩抬吊、三钩抬吊、船体分段空中翻身和空中微量旋转等多种功能。

特别对于分段的翻身和合拢作业其功能尤显突出。

起重机主梁全范围内上下小车主吊钩中心距≥20米时单机抬吊重量为900t,空中分段翻身最大起重量为700t。

起重量系指吊索具以下被吊物重量。

本起重机的司机室安装在刚性腿内侧。

司机室具有宽阔的视野,并设有多台工业监视探头帮助司机从几个方向观察。

司机座椅两侧设有左右操作台。

左右操作台和司机座椅连为一体。

操作台上的操作手柄及按钮设置简洁、周全、操作灵活方便,并配有起重机计算机管理系统及其相应的显示装置,为防止操作错误和预防误动作,设有完善的保护措施。

司机室内设有冷暖空调。

为了方便维修上、下小车,在刚性腿侧的主梁顶部设有回转式维修起重机。

为便利司机和维修人员登机,刚性腿内设有登机电梯和应急扶梯。

柔性腿内设有应急扶梯。

起重机的电源为三相四线制的10kV 50Hz交流电,采用性能先进和质量优良的电缆卷筒供电。

为了保证在高压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或停电检修时的用电,该机设有应急供电系统,可保证照明系统、通讯系统、空调、电梯等公共设施和维修起重机的正常用电。

上、下小车采用电缆拖链供电,其布局应做到紧凑合理,便于检修。

为确保起重机的安全使用,本起重机设有夹轨器、锚定装置、锚固装置、风速/风向仪、纠偏装置、重量指示装置、各机构的限位等装置,同时对上下小车的起升机构配备了重量显示、超负荷保护、超速保护、闭环控制、排绳机构断链保护等利于操控便利和安全保护的设备,以及根据起重机安全规程所规定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本门式起重机的设计要求:运行安全、设计先进、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其技术水平可达到当今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本门式起重机的钢结构、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符合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

本门式起重机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倾覆性。

各机构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振动、噪声、环保均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消防和安全均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

本门式起重机能充分满足船台区域生产的吊装工艺要求。

本门式起重机需具备配套与同区域600T龙门吊进行联动联吊控制功能,主电源移动电缆(1万伏特)需含有通讯光纤(并有备用芯线),相应滑环箱配有旋转型光纤接头。

需进行联吊安装调试和试验。

甲方原有的同区域600t联吊的龙门吊为双主梁、“I”字形刚性腿结构,主梁底净高76米,路轨错开5米。

设计应考虑两机联吊不互相干涉。

2.1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中船钢构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吊装单位:鼎启公司2.2主要标准及规范设计工作条件最高气温:+45︒C,最低气温:0︒C。

最大相对湿度:98%。

雾况:有轻度盐雾,按10度设计。

风速:门式起重机在工作状态的最大风速为20m/s,在非工作状态最大风速为48m/s,极限风暴时最大风速55m/s。

应充分考虑不同高度风速的变化,并完全适应所在地的温差及气流变化。

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设计寿命起重机设计寿命50年以上。

电气控制系统寿命20年以上。

油漆寿命10年以上。

设计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本机的设计和制造必需满足下列标准和规范。

·GB/T 3811-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GB 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T 5905-2011 起重机械试验规范和程序·GB/T 27997-2011 造船门式起重机·CB/T 8521-2008 造船门式起重机设计要求·GB/T 14406-2011 通用门式起重机·GB/T 14407-1993 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GB/T 20303-2006 起重机司机室·GB/T 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GB/T 24811.1-2009 起重机和起重机械钢丝绳选择第1部分:总则·GB/T 10051-2010 起重吊钩·GB/T 12467-2009 焊接质量要求·GB/T 1591-200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699-19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 3077-1999 合金结构钢·GB/T 5117-1995 碳钢焊条·GB/T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 19418-2003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GB/T 11352-2009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JB/JQ 4000.3-1986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GB 1143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8874-2002 起重机供需双方应提供的资料·GB/T 10183.1-2010 起重机车轮及大车和小车轨道公差第1部分:总则·GB 5226.2-2002 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GB/T28264-2012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82-19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25295-2010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10059-2009 电梯试验方法·GB/T 10060-2011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60-2008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115-2009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JB/T 4315-1997 起重机电控设备标准·GB 50116-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4064-19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4942.1-2006 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GB 6995.1~5-1986 标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 12602-2009 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T 4205-2003 人机界面(MMI)—操作规则·GB/T 28264-2012 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 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注:起重机设计必须符合中国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