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HSSG-4标路基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汉十铁路HSSG-4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准备 (2)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1地表排水设施 (3)4.2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 (7)五、施工工艺 (8)5.1 路基侧沟施工 (8)5.2 路基排水沟、天沟、吊沟、急流槽施工 (9)六、混凝土接茬 (10)七、混凝土拆模 (11)八、混凝土养护 (11)九、施工注意事项 (12)十、安全生产规程及保证措施 (12)十一、环保措施 (13)路基排水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3)《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施工图区间路基设计图》;4)《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二、工程概况本管段路基起止里程为DK127+540~DK143+745.88,长度8.473km/21段,主要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境内。
具体信息详见下表。
路基段落统计表三、施工准备a、原材料准备混凝土采用项目部拌合站混凝土,路基排水沟及天沟模板采用竹胶板,路堑侧沟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b、施工现场准备1、路基工程施工前,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排到路基范围以外。
对具备条件的地段按照设计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
不具备条件的地段应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正式排水工程可与路基同步施工,并随路基施工逐步成型。
2、人员及机械配置为满足施工需要,我单位结合施工文件及现场施工条件配备了如下人员及机械: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表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表投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地表排水设施4.1.1地表排水技术要求1)路基排水系统应根据当地降水量特征、汇水面积、地形和地质条件、地下水状况进行布置。
路基纵、横向排水设施应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构造物排水设施衔接配合,并与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的综合利用相结合;对路基有危害的地面水,应设置侧沟、天沟、排水沟及边坡平台截水沟等,将水拦截引排至路基范围以外,防止水流冲刷路基或软化地基。
2)路基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小于2‰。
地面平坦地带或反坡排水地段,仅在困难情况下,方可减少至1‰。
侧沟、天沟、排水沟或截水沟应按1/50频率设计,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
3)土质、全风化层、软质岩、强风化或构造破碎的硬质岩路堑侧沟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沟底宽0.6m、深0.7~0.9m矩形沟,厚0.2m;硬质岩地段侧沟一般采用C25素混凝土矩形沟,沟底宽0.6m、深0.7~0.9m矩形沟,厚0.15m。
4)天沟、平台截水沟、吊沟、路堤地段排水沟一般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加固,天沟及排水沟采用深0.6m、底宽0.4m的梯形截面;路堑边坡平台原则上应设置边坡截水沟,边坡平台截水沟尺寸一般采用底宽0.4m、深0.3~0.4m矩形或梯形断面,采用C30混凝土封闭。
5)当路堤边坡采用立体植被网+喷播植草防护时,则每15m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槽,采用骨架护坡时,则于主骨架上设置横向排水槽。
6)路堑侧沟的水流,不得经隧道排出。
隧道洞口的反坡排水可结合隧道过渡段的统一设置,起止水沟断面可为0.4m深。
7)路桥过渡段施工前做好相应临时排水工作,疏通台背两侧排水沟,雨水天气及时排水、对未完成部分进行覆盖,避免对过渡段、填料造成浸泡。
无砂混凝土块安装前,在承台顶面,紧贴桥台背面,摆放横向排水管一道,横向排水管摆设在0.15m的中粗砂上,沿承台面摆放到路基外,摆放完毕,横向排水管上使用0.15m的中粗砂覆盖,防止无砂混凝土块压裂或压扁横向排水管。
8)单面排水长度不宜大于400m,必要时应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引入自然沟渠或涵洞,不得直接排入农田。
9)部分堑坡地质不良,或单面坡汇水面积或存在明显的水害,如顺路路基,为防止表水的下渗,路堑堑顶至天沟间宜采用M7.5浆砌石封闭。
4.1.2路堤排水沟路堤排水沟一般地段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至现场。
施工中采用机械挖基,人工整修成型,混凝土浇筑完毕,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
排水沟施工时根据地形情况使沟底纵坡顺畅,保证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无冲刷和阻水现象。
排水沟施工完成后,达到线形美观,直线线型直顺,曲线线型圆顺。
4.1.3路堑侧沟、天沟、平台截水沟及吊沟一般地段天沟及路堤排水沟适用A型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
A-1型水沟适用于陡坡地段排入自然沟的天沟、排水沟末端3~5m设置消能设施部分,内侧沟壁栽植石芽,石芽呈梅花型布置,间距20~30cm,石芽不能为尖锐石块,宜为椭圆的鹅卵石,凸出沟壁部分高度不超过5cm 。
路堑侧沟一般采用B型水沟,侧沟采用混凝土浇筑。
陡坡地段路堑天沟采用E型素混凝土砌筑。
路堑平台截水沟适用于C型水沟,路堑边坡坡率为1:0.75~1:2。
路堑顶镶边挡水缘及路肩挡水缘,采用D型混凝土水沟。
路基基床底层换填底部纵向盲沟采用混凝土铺底,埋设Ф150mm 高强度丝状RCP内支撑渗排水网管,上部回填洁净中粗砂砾石外包200g无纺布,在纵向盲沟位置间隔50m左右设置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便于盲沟的清淤维护。
A型图 B型图 A-1型图C型图 D型图E型图纵向盲沟图4.1.4 路基排水设施及系统顺接形式详见附图:路基排水设施及系统顺接平面示意图。
4.2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要点1)排水工程施工前,路基基底压实应满足要求,具体标准见下表:路基本体填筑压实质量标准部位填料种类检测项目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 vd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qu(kPa)基床底层改良细粒土- ≥0.95 - ≥350 砂类土及细粒土≥130 ≥0.95 ≥40碎石类及粗砾土≥150 ≥0.95 ≥402)根据路基施工的现场情况核对路基排水设计,如设计与现场情况相符时,应检查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
3)各类排水设施要求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无冲刷和无阻水现象。
4)检查沟槽护砌片石的强度,严禁采用风化岩石,检查确定护面砌体所用砂浆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抽样检查其强度。
5)检查渗沟、渗井及隔离层的底面标高及尺寸,确保地下排水设施的埋设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路基排水设施施工工艺流出图见下图。
5.1 路基侧沟施工 第一步:现浇沟底进场后先根据测量组放出的“侧沟中线高程”进行清沟,高挖低结束合格合格不合格处理不合格 拆除模板 合格不合格混凝土养护拆除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 基坑检测开始 不合格合格混凝土强度检测验收检验填。
侧沟为了保证支模方便,清沟时侧沟两侧各加宽30cm。
钢筋笼加工应平顺,钢筋根数及间距按照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中的“侧沟尺寸及钢筋布置详图”进行。
模板采用钢模板拼装,钢管和方木混合支撑,保证模板平顺牢固。
先支外模安放钢筋笼,钢筋笼下面用厚度为3cm的混凝土预制块支垫,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在利好模板后,在模板上标出混凝土流水面高度,浇筑的时候严格控制标高。
第二步:现浇沟壁1)模板采用钢模,钢管和方木混合支撑,并用定型支架支撑,混凝土采用小振捣棒振捣,以保证侧沟侧壁稳定光滑直顺。
模板高度不能低于侧沟顶面标高保证水沟的深度。
2)在沟帮两侧沿纵向每隔2米放置一个塑料排水管,以便电缆槽和集水井的排水,把排水管绑定在钢筋笼上,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管不移动,排水管两头堵紧,中间装满砂子,便于拆模后清理。
排水管应向侧沟内侧倾斜4%坡度。
3)浇筑时不应该过快,防止跑模,边浇筑边振捣。
待浇筑到标高后,用抹子抹面,保证沟壁平顺。
5.2 路基排水沟、天沟、吊沟、急流槽施工(1)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基础。
要求开挖尺寸与设计尺寸相符。
若发生欠挖的情况,人工开挖把尺寸补足;严格控制超挖,对超挖部分,则采用水泥砂浆或采用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
(2)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施工缝处设置纵向接茬钢筋间距20cm。
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75%。
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2.5MPa,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0MPa。
凿毛、清理合格后两侧沟壁支模,采用竹胶板做模板,要求支撑牢固、模板不变形,无错台,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搅拌,要求每个工班配备至少2只25mm的手持振动棒。
要求混凝土振动密实、色泽均匀。
(4)施工注意事项1)堑顶外不小于5m设天沟,困难地段可为2m。
路堤坡脚外部小于2m,设排水沟,困难地段可为1m。
2)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排水沟、天沟需每隔20m设置一条伸缩缝,缝宽2cm,缝间采用沥青麻筋进行填实封闭,并保证缝间不渗漏水。
3)天沟靠山侧沟壁不得高出地面,且沟顶与地面必须顺接;天沟应线行平直、圆顺,沟底纵坡不得出现反坡。
4)天沟的位置、尺寸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出水口牢固,以防被雨水冲塌并且与其它排水设施平顺衔接。
5)排水沟施工时根据地形情况使沟底纵坡顺畅,保证沟底平整、排水通畅、无冲刷和阻水现象。
排水沟施工完成后,达到线形美观,直线线型直顺,曲线线型圆顺。
6)吊沟为降低流速,急流槽槽底粗糙面采用直栽石芽,其埋入深度不得少于石芽长度的2/3,突出沟底不得高于0.1m。
7)急流槽应开挖后需及时砌筑,并做好防滑平台;分段浇筑,每8~10m留一伸缩缝,宽0.02m,缝间填塞沥青麻筋。
六、混凝土接茬1、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缩短。
对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允许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h;当温度高达30。
左右时,不应超过1.5h;当温度低于10。
左右时,可延至2.5h。
对于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温度、水泥性能、水灰比和外加剂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2、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应大于20cm。
七、混凝土拆模1、模板的拆除(1)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应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
(3)当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应采取措施,混凝土不得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