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TJ-23标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施工单位:许昌广莅公路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日期:2012年10月14日路基防护及排水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F10 -2006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4、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合同。
5、现场的水文及地质条件。
6、我单位以往施工类似工程经验。
二、编制目的1、为加强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质量,确保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根据与业主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编制本实施性施工方案。
作为今后施工作业的指导依据,避免盲目施工而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力量和以往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统筹考虑全部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三、工程概况本项目全段位于灵宝市境内,属山岭重丘区。
设计起点桩号RK167+500,终点桩号RK177+500,总长10公里,属右侧整体式加宽。
本项目区域大部分被上更新统及中更新统黄土覆盖,仅新安、义马、观音堂等地段局部有基岩出露。
主要为第三系泥质砂岩、泥岩等极软岩;三叠系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的软质岩;寒武系石灰岩、二叠系和震旦系石英砂岩、安山岩,均为硬质岩石。
项目沿线地下水埋入较深,地下水位差别极大,一般在0.3m-120m范围,水位变幅较大,地下水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十分密切。
判定水文地质条件一般~中等。
3.1路基防护工程设计3.1.1路堤边坡防护1、路基高度H≤5m的路段,鉴于边坡汇水面积不大,防护采用种植草籽与植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路面采用集中排水方式;草籽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根系发达、分生能力强、抗性强、耐贫瘠的植物草籽,灌木推荐采用种植紫穗槐,每平方米种植9课。
2、H>5m时,边坡汇水面积较大,从尽快将水排离路基的角度考虑,路面采用分散排水方式,边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内植草、植灌木进行防护、绿化,路面水通过拱形骨架泄水槽排入边沟。
3、雨季集水路段及路基处于河流洪水可能冲刷的路段,坡脚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防护高度不低于设计洪水位+0.5m安全高度。
4、为了保证路堤稳定,收缩坡脚,减少占地,部分路段设置了挡土墙。
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3.1.2路堑边坡防护1、当路堑高度H≤3m时,边坡坡率放缓为1:1.5,坡面及碎落台采用植草+灌木绿化、防护。
2、当路堑高度H≥3m时,对非自重失陷性黄土,为防止边坡冲刷,坡脚设置1.5m高浆砌片石护脚墙,其上部分除平台排水沟外均保持自然边坡为不进行防护。
3、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碎落台采用植草灌防护,边坡平台除平台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硬化防护外,其余采用自然裸露。
3.2排水工程设计3.2.1路基排水根据项目区失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的特点,在注重坡面冲刷、路基及基底防渗,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以边沟、排水沟、急流槽、急流管以及蒸发池等排水设施共同组成完善的路基排水系统,将路界内雨水排入天然沟谷内。
排水系统和原有的地面排水设施向结合,既要保证路基稳定,又不得冲毁农田,尽量减轻工程本身对自然地貌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
边沟尺寸根据以下原则取定:1、填方段边沟形式为梯形,底宽80cm,内外侧坡率为1:1,边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边沟下均设5cmM7.5水泥砂浆垫层。
2、挖方边沟形式为矩形,底宽60cm,采用30cm后M7.5浆砌片石硬化,边沟下设5cm厚M7.5水泥砂浆垫层,边沟上加预留泄水孔的钢筋砼盖板。
3、当边沟水在50m范围内有排水出口时,边沟净深为40cm;当边沟水在100m内有排水出口时,边沟净深为50cm;当边沟水在100m~200m内有排水出口时,边沟净深为60cm;当边沟水在200m~400m内有排水出口时,边沟净深为70cm;当边沟水在400m以上才有排水出口时,边沟净深为80cm.其它排水设施设置:1、失陷性黄土路段的边沟和平台排水沟底部设两布一膜防渗土工布,布为无纺土工布,规格为200g/㎡,膜为土工膜,厚度0.3mm2、对路基排水较为困难路段,设置蒸发池汇集边沟排水,蒸发池尽量利用沿线集中取土坑及原有蒸发池修筑。
蒸发池采用M7.5浆砌片石硬。
3、对排水边沟纵坡较大时,采用急流槽连接排水设施,当沟底纵坡大于1:1.5时,应设置急流管,急流管采用外径为478mm的HDPE管,并用锚杆固定在陡坡上。
3.2.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包括:原路面表面排水、原路面边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三部分。
1、路面表面排水除路基超高加宽外侧的填方路段,在路肩外侧设置缝隙式纵向集水沟每隔60m左右设置的集水井的先分散后集中的排水方式,其它路段均采用分散排水方式。
2、路面边部排水填方段路面渗水通过路面边部缝隙式集水沟的内壁泄水孔排出;挖方路段在路面边部设置外包反滤土工布的碎砾石堆囊,采用较大的横坡将渗入到边部的水汇集,每隔10m设直径5cmPVC排水管将渗水排离。
3、中央分隔带排水采用单侧整体式加宽方式(我标段均采用右侧整体式加宽)需要对现有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加长,其中部分新老路高差较小的路段,横向排水管排入路侧设置的集水井中;部分高差较大路段,采用对原横向排水管接长的方式排出,接长采用同样9cm管径的HDPE管进行接长,外包C15混凝土,新老管之间采用两通进行连接,部分老管破损的,应对其进行截断,重新对接新管,避免新、老管以及接缝处的渗漏。
施工时应做好横向开挖槽的回填处理。
在老路一侧实施单侧加宽时,老路一幅路面降水因分隔带隔阻无法排流,需在老路一侧土路肩内设置60cm宽的砼纵向集水沟,并通过每隔100m左右设置的砼集水井接30cmHDPE横向排水管将水排离。
长挖方路段以及超高路段,由于汇水面积较大,汇水量大,需设置100cm宽的纵向集水沟,并根据排水方向及长度,设置深度进行加深,分段将水汇集,在填挖交接处,设急流槽或急流管将水排离。
新设置中央分隔带对于填方以及短挖方段,仍可采用碎石盲沟及防渗土工布、反滤土工布汇集分隔带渗入水,沟内设9cmHDPE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可就近排入集水井中或者设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
3.3路基防护和路基、路面排水主要形式3.3.1全线路基防护主要形式有:1、M7.5浆砌片石护脚矮墙2、挂三维网种草3、直接植灌木、种草4、M7.5浆砌片石、C25砼预制块砌拱形骨架护坡3.3.2全线路基、路面排水主要形式有:1、M7.5浆砌片石梯形边沟2、M7.5浆砌片石矩形边沟3、M7.5浆砌片石蒸发池4、M7.5浆砌片石急流槽5、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沟、碎石盲沟、集水井6、新路路肩设置缝隙式集水沟汇集新路面雨水。
3.4主要施工部位及工程数量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四、计划工期2012年 11月05 日-----2013年 05月 31日五、人员、设备配置1、投入本工程的人员工程负责人:李传东技术负责人:马常标施工负责人:常靖松质检负责人:李宏涛试验负责人:李延忠测量负责人:王建国安全负责人:齐艳胜现场技术员:徐祎2、投入机械设备6.1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所用原材料砂、石料、水泥、碎石、土工材料、钢筋、水及混凝土预制件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6.1.1石料(1)石料应取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合格采石场,开采得到。
(2)石料的石质应坚硬、密实、坚固,色泽均匀,能抵抵抗风化和水流的冲蚀,没有裂缝或其它构造组织上的缺陷。
(3)工程中采用的各种石料应在开工前将其样品提供工地试验室试验,并将其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未经批准的石料不得使用(4)石料不得粘有泥土、油渍或其他有害物质,如有则应进行清洗。
6.1.2片石(1)单块片石的中部厚度不应小于 15cm。
(2)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6.1.3砂浆、混凝土(1)混凝土、砂浆所用的水泥、砂、碎石和水应符合规范要求,砂应采用中砂。
当用砌筑片石时,砂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5mm。
(2)混凝土、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3)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已通过试验确定,其抗压强度达到相应标号的要求。
当变更混凝土、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合比将重新通过试验确定。
(4)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的试验按每台班取三组试件作抗压试验,当混凝土、砂浆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合比,直至强度符合设计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5)混凝土、砂浆全部使用机械拌和。
机械拌和的时间不应小于 3 分钟。
经拌和的混凝土、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且应随拌随用,一般应在 3 时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C 时,应在 2 小时内使用完毕。
在运输或贮存中发生离析、泌水的混凝土、砂浆,浇注、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混凝土、砂浆不得重新加水拌和使用。
(6)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砂浆在不同的工点而使用拌和机进行分散拌和,即拌即用。
6.1.4砂砾砂砾材料应洁净,不含有害杂质,其最大粒径不大于 50mm,选用级配优良且为非塑性的沙砾使用。
6.1.5渗水、防水土工布土工布动态穿孔、刺破强力、纵横向强力比、平面内水流量、湿筛孔径、摩擦系数、抗紫外线性能、抗酸碱性能、抗氧化性能、抗磨损性能、蠕变性能、拼接强度等均应符合要求。
6.2施工基本要求6.2.1防护工程1、浆砌片(块)石砌石工程(1)砂浆应按设计施工配合比配制。
(2)基坑承载力、内部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砌筑应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4)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浆砌片石挡土墙及实体(1)基坑承载力、内部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
(3)片石挡土墙及实体片石参量不得大于混凝土总量的 25%,片石摆放均匀。
(4)沉降缝、泄水孔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墙背填土技术要求(1)回填材料均应是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材料,严禁采用有机土、腐殖土、垃圾、盐泽土等不合格填料,填料中不得含用树根、草皮等杂物。
(2)墙背回填必须和挖、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
(3)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 75%方可填筑。
(4)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6.2.2排水工程1、各种边沟、排水沟基本要求(1)各种边沟、排水沟砌体的砂浆和构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砌缝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2)基础设有伸缩缝时应与墙身伸缩缝对齐,填缝材料饱满。
(3)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整齐、无裂缝、空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