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黔文化

专题三:黔文化


汉代统一图
两晋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时,贵州地大多属于南朝管 辖。在577年北周南征后,北周控制了 包括贵州在内的陈国西部,为隋朝再次 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西晋统一图
隋唐五代 隋朝统一中国本部后,在黔北建立了明阳、 牂牁二郡,但仅存在38年。 唐朝曾在此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 督府,属于矩州。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间), 贵 州与中原各朝的关系比较疏远,与邻近的前蜀、 后蜀、楚、南汉及大理国等多有隶属关系,黔北 属于蜀国势力范围,黔东及黔南属于楚国,黔西 多附于大理国。因巴蜀、荆楚格局西南,贵州与 中原往来几乎没有。
苗族的支系
花 苗
黑 苗
红 苗
“尔杀内地一人者,我定要两苗抵命, 尔掳内地一人者,我定要拿尔全家偿 还” ,“苗边恶习凡有不平等事,或力难泄 忿或控断不卿(清),投入苗寨勾引多人 潜入内地,不论何人坟墓断棺取颅,不论 何姓人牛非杀即掳”。
苗寨风景
苗寨盛事
苗族服饰
背景史料:改土归流 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 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 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 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 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 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在条件成熟的 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 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屯堡妇女的服饰
三寸金莲
为何安顺屯堡文化会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老乡的文化认同感 家族为主体来建构屯堡片区 传统意义上的婚姻 强烈的优越感
屯堡风光
王守仁,一个思想家在这里诞生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 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 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 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 58位。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 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圆”
夜郎古国的 传说
关于王国的记载与消失
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 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 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 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有关它的历史, 最初出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司马迁曾在《史记·西南夷 列传》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夜郎与其南 方的小国发生争斗,由于不服派来调解的官员,且多有非 礼行为,于是汉派遣在西南夷地区颇有威望的地方长官的 陈立出面调停,夜郎王兴仍不服从。陈立简装轻骑,直入 夜郎腹地,斩杀夜郎王。夜郎国灭,从此不复见于历史。
清代疆域图
闲话黔文化
明 代 永 乐 年 间 贵 州 建 省 内 幕
美 军 随 军 记 者 拍 摄 的 “ 24
第24道拐
11道拐的水泥挡板 第11道拐的水泥挡板
现在的“24道拐”
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安顺屯民
“屯堡人”的由来
独特的屯堡文化
1.语言未被同化 2.妇女的服饰装束沿袭了明代江南汉族的服饰特征 3.食品易于保存,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 4.宗教信仰与汉族多神信仰一脉相承 5.花灯小调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 6.地戏原始粗犷,是对战争的反映 7.以石木为主要营造材料的房屋,既高雅美观又具 有独特的防御性
专题三:黔文化
贵州省地形地貌
贵 州 地 貌
贵州神龙洞
中国第一水溶洞——贵州龙宫
贵州兴义
贵州荔波
绥阳双河洞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洞苗族
辣椒和贵州气候
“国 酒”——茅

侗族大歌
贵 州 省
贵 州 民 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 世居地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彝、水、 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 土家等17个。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368.69万 人),其次是布依族(247.81万人)、侗族 (140.03万人)和土家族(102.82万人)。居 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 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创办龙冈书院,讲学文明书院 二、精辟的八字教育主张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讲课形式 四、一代师范垂后世
广泛影响…… 广泛影响
由于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 现在日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阳明学在日本, 直接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制全盘西化的 基础,所以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蒋介 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 《传习录》,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 开始阅读《传习录》,并崇拜王阳明。 陶行知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 的“知行合一”学说,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行为准则。 并据此改名为“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 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并改本名为陶行知。陶行知从心学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 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布依族
侗 族


水 族
回 族
仡佬族
壮 族
瑶 族
满 族
白 族
蒙 古 族
羌 族
土家族


布依族
侗 族
土家族
贵州的历史
早在20多万年以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 活动。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和地点80余处。
先秦时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以前,贵州为 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之一部。 春秋时期,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 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安顺一带),并与中 原有交往。 春秋末期,牂牁北部领土,仍以夜郎邑为 中心,定国号为“夜郎” 战国时期 归属南夷夜郎国。战国中后期, 楚国往西南扩张,今贵州地为楚国的黔中地方, 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 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
北宋疆域图
元代中国本部图
明朝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 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 名。
明代疆域图
清 朝 清朝雍正时征服贵州东南部,称为新 辟苗疆,亦称新疆,雍正七年(1729年) 在台江、雷山、剑河、丹寨、麻江、榕江 等县建立新疆六厅。1726年至1731年在贵 州实行"改土归流"。 在全省普遍推行府、 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 废除土司制度。清朝时贵州的疆域基本形 成。
阳明学的主要精髓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 程颐、 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 程颐 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 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 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 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 知后行”之说。王守仁强调要知,更要行, “知行合一”。
二战期间惨遭屠杀的 犹太人
犹太人的纪念活动
蚩尤像
中国远古社会曾形成过炎 帝、黄帝、蚩尤三圣人分治天 下的三足鼎立之势。在炎黄与 蚩尤涿鹿鏖战之后的五千年中,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苗族由北 到南,由东到西,从国内到海 外,经历了5次规模较大,范围 广的历史大迁徙,所经受的苦 难是不言而喻的。
大迁徙运动对苗族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唐代十道图
宋辽金元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 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 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 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宋 朝曾短期在贵州南部设置黔南路。 元朝时,贵州大部属于湖广等处行中 书省。其他地方实行土司制度,设立八番 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仍然称作贵 州,但元朝统治者称顺元城。
第一,由于不断的迁徙,磨练了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对 民族剥削和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搞精神,仗义,勇敢,在困难面前不低 头,在逆境中不灰心气馁,乐观,幽默。 第二,由于不断的迁徙,使苗族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只有团结,不能生存。 第三,由于不断的迁徙,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异,使苗族人民锻炼成 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富于创业精神,无论迁到到困难、再艰苦的地区, 都能迅速适应,并能从实际出发开发当地的自然优势,声带发展、繁荣 起来。 第四,由于不断的的迁徙,苗族长期处于创业—迁徙,迁徙—创业, 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客观上,延缓了苗族经济、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 使苗族的生产力长期处于低速度发展的落后状态。 第五,由于不断的迁徙,使苗族分步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久而久 之,也就形成支系统繁多的方言,没有统一的文字,致使苗族今天不能 用统一的苗族语演讲和交谈。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
苗族文字
传说苗族2000年以前就有文字,后消 失。在明清,受汉文化影响的苗族知识分 子也做了许多创立文字的努力,但传播和 使用范围都没有超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镇 的行政范围,根本没有被一个民族接受过。 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苗文反而是石 门坎的传教士伯格里创造的苗文通过教会 学校得到过一定范围的使用。
苗族服饰的分类
黔东南苗族服饰:百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 绑腿。发髻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黔东南苗族服饰有30多 种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饰: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 或蜡染。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帕或头巾,髻发。黔 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饰: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 蜡染工艺普遍。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湘西苗族服饰: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 种。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 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 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 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 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