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库三级管理制度第一条管理目标站库的安全运行是原油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站库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其处在集输系统的位臵,而处于水源保护区的站点安全环保运行是该站生存的前提条件。
为保障全厂生产安全、畅通运行,加强站库安全管理,提升站库管理水平的,我们依据站库在全厂生产中所处地位、规模、功能、所处位臵等条件对站点进行分级管理,管理目标为:1、站点安全生产零泄漏、零污染、零事故2、对A级站点实现信息化管理,站内数据采集、安全生产、要害部位实现实时监控,采取厂、作业区(大队)、站(队)三级管理,加大站点生产运行、安全防范受控管理力度。
B级站点对储油罐液位实现雷达液位计实时监测,原油罐区、缓冲罐、输油泵房等重点岗位、要害部位实现实时安全监控。
第二条分级划分原则根据集输站总库容、产进液量、站点在集输系统中所处的位臵及站内设备、功能等,按照安全风险程度将站库划分为A、B、C 三级:A级站:日产进液量1000m3以上或风险程度高的站库;B级站:日产进液量大于500m3小于1000m3或风险程度中等的站库;C级站:日产进液量小于500m3或风险程度较低的站点。
第三条分级管理模式为提升安塞油田站库运行管理水平,根据站库生产现状及所处区域,分级分层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大站大库信息化管理,对各站主要生产环节运行参数实进行设定并实时监控,确保大站、大库受控运行。
对于A级站点,实行厂—大队(作业区)—站(小队)三级管理模式;B级站点采用大队(作业区)—井区(小队)二级管理模式;C级站维持目前的管理方式,采取井区(小队)一级管理模式。
实现全厂站点分级受控管理。
根据分级划分原则,划分出A级站点共计12座,详见表1。
表1:A级站点统计表根据分级划分原则,B级站点共计11座,详见表2。
表2:B级站点统计表(一)、A级站点1、管理模式对A级站点采用三级管理模式,站内生产运行数据、安全生产状态实现实时采集、集中监控,并通过网络传输给厂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并建立视频的监控平台,为三级管理提供物质、信息基础。
三级管理受控信息见图1。
图1:A级站点信息导向图2、各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1)、厂领导每月至少对站内安全、生产、消防等方面进站督查一次,并对发现问题以联络单形式提出整改指导意见。
2)、作业区(大队)级承包人每月进站巡回检查不少于6次,主要对安全受控点,关键岗位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承包人对站内安全生产具有连带责任。
3)、队级干部全面负责站内安全、生产运行,每日必须对全站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员工素质:岗位长应具备四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熟悉油田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岗位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必须熟练掌握工艺流程、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具有较好的风险识别、应急处臵能力。
对操作层员工必须每年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评价一次。
3、关键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对A级站点内关键要害部位实现由防范到信息预警、受控状态转变。
站内设定工艺参数指导卡,关键点生产数据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和SCADA(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建立全厂A级站点关键参数和视频的监控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细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完善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1)A级站库要害部位、关键点参数监控2)、关键参数管理要求①储油罐储油量不得高于安全库容,任何情况下不得高于极限库容,每两小时将库容情况上报至大队(作业区)生产运行组,并上传至厂生产指挥中心。
高库存是指库容超过安全库容的80%,高库存运行时,应及时上报厂和大队(作业区)两级领导,并采取相应降库措施,保证安全运行。
②沉降罐运行参数要求:乳化层厚度低于2米,油层厚度大于2米,油水界面4~5米,罐温35~45℃,沉降时间12~20小时以上,溢流口原油含水率低于0.5%,脱出污水含油量小于150mg/l。
油水界面波动大时,应加密监测、取样,并向大队(作业区)生产运行组汇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及时恢复;如果超过正常值的20%,应立即上报厂生产指挥中心和主管领导,由主管部门制定措施。
③计量间进站油温不得低于原油凝固点以上3℃,外输出站油温不得高于原油初馏点以下10℃,外输压力波动不得大于0.2MPa,过滤器前后压差波动不得大于0.2MPa。
正常情况下,每两小时录取一次温度、压力、排量、过滤器前后压力。
④加热炉燃气压力保持平稳,减压装臵运行良好,运行压力严格控制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水位计灵活完好,与炉体连通性良好,控制加热炉水位计在满量程的1/2~2/3之间,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校验;加热炉岗位实行挂牌责任制,操作工持证上岗。
⑤外输泵电流电压应平稳,电机温度不得高于70℃,润滑油液位应在1/2~2/3间。
正常情况下,每两小时录取电压、电流、电机温度、润滑油液位,特殊情况下应停泵检查。
输油过程中外输管压波动超过0.2MPa或流量突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生产运行组汇报;若遇通讯突然中断,各站不允许启动设备或倒换流程,应及时监控储罐液位,同时严格监视本站出站压力。
若出现异常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应急流程。
严格执行输油制度,每2小时与生产运行组联系一次,汇报外输管线运行参数,管线首末站当班员工每小时录取输油参数一次,并建立联系记录;间歇输油必须由生产运行组统一指挥下进行,冬季停输时间一般不允许超过6个小时。
特殊情况下必须在作业区(大队)生产运行组统一安排下进行输油。
⑥总机关来油压力和扫线压力≤2.5MPa,切换流程前严格检查流程标识,保证流程正确,闸门开关灵活。
⑦缓冲罐高液位≤0.8H,低液位≥0.1H,运行压力≤0.3Mpa,任何情况下压力不得超过0.6Mpa;每两小时观测记录一次缓冲罐液位、压力数据;在高库或低库运行期间,每小时录取一次缓冲罐液位,如液位超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流程切换,严禁缓冲罐排空状态。
⑧除油罐进口水质含油不大于150mg/l,出口水质含油不大于50mg/l,悬浮物含量不大于50mg/l,每8小时进行水质分析一次;每月定期排泥一次;每2年清罐一次。
⑨采出水过滤器的进出口压差≤0.25MPa ,出口含油≤10mg/l,悬浮物含量≤2mg/l;每8小时进行一次水质化验分析;一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2~3次,每次10~15分钟;二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1~2次,每次10~15分钟;三级过滤器每天反冲洗1次,每次15~20分钟。
4、安全管理要求1)、门卫管理制度根据分级管理受控要求,A级站库均须设臵专职门卫,每座站配备经警人员6人,负责站库安全保卫。
经警执勤人员必须落实好定期巡查职责,巡查的范围要涉及站内各重点要害部位及站库周边环境;严格进站安全管理制度,进站前的安全要求、检查、登记。
2)、站库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施工人员管理,所有进站的施工人员必须确认身份、进站作业挂胸牌管理;施工人员只能在划定的施工区域内活动;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施工作业过程监控,严禁超区域施工;施工全过程必须有专职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严查“三违”行为;严格落实特殊作业的监控,杜绝无作业票、超时、超级别、超范围作业;加强施工作业工器具的检查,杜绝不符合安全要求工器具进入施工现场。
3)、安全监督做到“五个及时”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和人员在开展各项安全监督检查时,要做到“及时监督检查、及时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隐患复查、及时查究违章”,通过“五个及时”,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4)、设施设备安全要求①应急物资库配备:站库应急物资库应急器材的配备执行《长庆油田分公司油田应急物资库配备标准》。
②现场安全设施100%完好。
③定期开展安全环保隐患检查,查处问题限期整改。
5、工艺技术管理要求1)、资料录取严格执行长油开字(2004)6号文件《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处关于油田集输系统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暂行管理办法》资料录取制度。
①资料录取的仪表应配备齐全,精度等级符合录取要求。
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录取生产参数;特殊情况下(启、停设备,倒换流程,调整参数等),加密录取运行参数,填写在备注栏。
②资料完全、准确率98%以上。
2)、完善站点基础台帐①整理收集站点建设及历次改造的资料、图纸,并以档案史志的形式留存;②站内关键设备建立维护、保养、配件更换台帐;③对于短缺的历史资料,应组织相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进行补充完善。
3)、制定站内工艺技术参数依据长油开字(2004)6号文件《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处关于油田集输系统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每个站的生产运行特点,优化并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建立集输工艺流程内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参数指导卡,规范员工操作,并定期修正;完善各生产环节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工艺处臵措施。
4)、完善站内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检查监督机构和各级质量负责制,并严格执行。
原油计量交接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长庆油田公司内部原油计量交接管理规定》及《第一采油厂计量管理办法》。
主要控制质量指标:外输净化油含水合格率≥99%;稳定轻烃和液化气外交产品质量100%合格。
稳定轻烃和液化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建立工艺运行质量月度总结分析评价制每月底对站点系统从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油气损耗、采出水水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评价,不断优化最佳工艺运行参数,确保持续改进。
6)、储运设施定期检查评价制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储油罐、缓冲罐和管线,进行检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对策。
对于锅炉压力容器等必须进行强制安全检测,并对检查进行记录、分析评价,以保证生产运行安全。
7)、站库小型检维修作业,实现受控管理对重点要害部位,加强视频监控管理,确保全过程受控管理,并有相应的工艺紧急处理措施。
8)、工艺装臵实行专业化维护对站内加热炉、稳定塔、输油泵、压缩机、自动化设备等重要设备设施聘用专业化队伍进行维护,并建立维护登记台帐,以确保站库正常运行。
9)、员工培训每月由作业区(大队)级培训师对操作员工进行压力容器操作、危险源辨识等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每季度由培训站组织并聘请专业人员对A级站点的员工进行资料规范、操作技能、工艺流程等强化培训;每年由厂人事组织科对A级站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综合考评、评审。
(二)、B级站点1、B级站管理模式对B级站点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站内生产运行数据、安全生产状态等关键参数加强安全防范监控,并建立视频的监控平台,通过网络及时传输给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为二级管理提供信息基础。
二级管理受控信息见图2。
图2:B 级站点信息导向图2、各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1)、作业区(大队)级承包人每月进站巡回检查不少于4次,主要对安全受控点,关键岗位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承包人对站内安全生产具有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