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三章教育目的
五、教育目的的功能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定向功能: 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通过确立价值的方向进行调控 调控功能: 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系列目标
评价价值变异情况 评价教育效果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对教育目的的 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 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需 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 要求。 3、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 域(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 实现的目标系列。
确立教育目的:
社会依据:
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个人依据:
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满足人的需要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钟摆”现 象
第三节 教育目的观概览
教育目的观——对教育目的的看法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全盛时期:
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 育目的是使儿童真善美的本能得到 自然发展。
现当代发展
马斯洛、康德、萨特…… 自然主义:具有反社会倾向,倡扬 “天赋人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 进人的自然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发 展人的天赋才能…… 新人本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价值 高于社会价值,社会的完善通过个人 完善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个人一切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 基本主张:
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旧分工是造成片面发展的根源 社会化大生产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自由时间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 智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健康心理品质教育 ……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实用主义教育—教育即生活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学校的社会理想是通过“个人” 改造社 会
重视科学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价值方向
“防止生存逐渐失去人性”《学会生存》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核心: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 根本价值。 特点:教育目的以社会需要为本, 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育按照国家的需要来造就个人。 战国时期的荀子: 人性恶,应以“礼义”加以教化。
鼎盛时期:19世纪下半叶
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主张: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个人”并不真正存在,人类才是 真正的存在,个人是教育的原料, 社会是教育的目的。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制造基督徒、 共产党员、工人、农民、商人,而 在于培养人类的理智,发扬人性, 完善人”。 教育内容:古典名著
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哲学观基础:精神高于物质 功利性的谋生教育只能在人文教育 基础上进行。
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自我生成论” 反对机械文明中的非人化教育 教育目的的核心是提高人存在的价 值
社会学派(涂尔干): 个人与社会并不完全对立,社会是目 的,个人是手段。 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凯兴斯泰纳): 国家利益无条件高于一切,一切教育 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
3、确认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你对个性自由发展有何看法?自主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如何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奋 斗”?个人的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核心: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个人需要为 本,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 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特点: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 要;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 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起源:
古希腊的“智者派”(人是万物的 尺度) 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弘扬人性、发 展个性、使人成为人……
二、教育目的领域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规定教育活动:教育“为谁培养人才”? 教育为谁服务? 规定教育对象:规定培养的社会倾向 规定应有的基本素质 确保对人的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问题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 问题4,民族性和世界性
[人的价值取向]
问题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问题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问题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 1995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2、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是根本性质 全面发展 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全面发展学说 古希腊:追求“和谐发展” 文艺复兴:“塑造完善全面的人” 近代资产阶级:“和谐、全面地发展 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体育: 美育: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Ps: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中的问题
[社会价值取向]
问题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可持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 代的满足构成危害。
问题2,适应与超越的问题
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和超 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