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入室须更换室内专用的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并用肥皂液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2.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负责人允许不得随意进入,严格控制室内人数,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护士将患儿推出病房,家属隔窗探视。

3.工作人员凡患有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发热疾病、胃肠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4.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二)消毒隔离
1.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病房、配奶间、沐浴间、治疗室应布局合理,分别设置。

2.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前应先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然后更换新生儿病房专用衣裤及鞋。

3.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90厘米。

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
床位的2倍。

4.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阮病毒、多重耐药菌株等)或传染病的新生儿,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在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6.新生儿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7.桌面、床、输液架、治疗车,每天用500㎎/L 含氯消毒液擦拭,抹布专用,每日清洁拖地2次,拖把专室专用,如疑似污染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

每周彻底擦墙、刷地。

8.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儿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治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9.患儿每日应采用温度适宜的流动水洗澡一次,洗澡时用塑料袋套在澡盆上逐个进行,洗完一个婴儿更换一个袋子,或澡盆经高压灭菌后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一池混洗,避免交叉感染。

10.配奶时应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配奶员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其手部不得直接接触奶瓶口和奶嘴,奶瓶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工作程序,奶瓶奶嘴均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进行消毒并统一保管,做好记录。

11.治疗室、配奶间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

12.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婴一份一用一消毒,如治疗用品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眼药水,洗浴用具浴巾、浴垫、粉扑、油膏等。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吸痰管使用一次性。

13.新生儿使用的毛巾、衣物、被服等每天一换,清洗干燥后压力蒸汽灭菌备用。

14.新生儿暖箱、蓝光箱及小床等每天用清水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清洁;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

15.患儿出院后,对使用过的保暖箱、床等用具应用5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棉被、枕芯、床垫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有条件者床单元消毒最好使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

16.消毒物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染的布类及时放入专用污物袋,避免污染外环境。

17.每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呼吸机管道、奶库内物品进行细菌污染情况监测。

18.若发生三例或三例以上出现相同症状(如发热、腹泻)的患儿时应立即报告院感染管理科,并配合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调查处置等相关工作。

19.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