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赏析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
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
选择A。
【知识点】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
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
选择C。
【知识点】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固体的质量减小。
选择B。
【知识点】【答案】D【解析】考察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错,进气管应长,进入溶液中。
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选择D。
【知识点】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 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 c(H+)= c(OH-)+c( 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 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答案】【解析】考察离子浓度的关系。
A错,由电荷守恒,c(H+)=c(HS-)+c(OH-)+2c(S2-);B错,弱碱溶液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10倍,溶液的pH减小小于1;C错,c(Na+)+c(H+)=c(OH -)+c( HC2O4-)+2c(C2O42-) 。
D项,根据酸性:CH3COOH>H2CO3>HClO,相应的盐在PH值相同时,C(CH3COO Na)>C(NaHCO3)>C(NaClO) 。
选择D。
【知识点】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4+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的Li+从b向a迁移【答案】【解析】考察原电池原理。
由电池的结构知,b电极为负极,反应为Li-e-=Li+,a电极为正极,LiMn2O4中的M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因此只有C项错误。
选择C。
【知识点】1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 B.△H1<△H3C.△H1+△H3 =△H2 D.△H1+△H2>△H3【答案】【解析】考察盖斯定律。
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可以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1)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 (2)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因此△H1= △H3+ △H2. 由于△H2.小于零,因此△H1<△H3。
选择B。
【知识点】26.(13分)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
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 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②列式计算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答案】(1)大于;0.0010;0.36(2)①大于;正反应方向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②K 2=0.01620.020=1.3 (3)逆反应;对于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以N 2O 4和NO 2相互转化为反应考察化学平衡理论。
涉及△H 的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分析。
(1)温度升高, 体系的颜色加深,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反应放热,△H ﹤0; V(N 2O 4)=0.06mol/L/60S=0.001mol/L/S;N 2O 4 2NO 2起始:0.1mol/L 0转化:0.06mol/L 0.12 mol/L平衡:0.04 mol/L 0.12 mol/LK=[NO 2]2/[N 2O 4]= 36.004.012.02 ; (2)①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T 大于100℃; ②c(N 2O 4)以0.0020 mol ·L -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 经10s 又达到平衡, 平衡时,N 2O 4的浓度为0.02 mol/L, NO 2的浓度为0.16 mol/L , 化学平衡常数为22(0.16) 1.30.02K ==; (3)压缩体积一半, 各物质的浓度均为 N 2O 4 0.04 mol/LNO 20.32 mol/L, 浓度熵小于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知识点】27.(15分)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 射线防护材料等。
回答下列问题:(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
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2PbO 2的酸性比CO 2的酸性 (填“强”或“弱”)。
(2)PbO 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PbO 2可由PbO 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PbO 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 3)2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制取,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 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 。
(4)PbO 2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 点为样品失重4.0%[即(样品起始质量-a 点固体质量)/样品起始质量×100%]的残留固体。
若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 x 或mPbO 2·nPbO 。
列式计算x 值和m:n 值 。
【答案】(1)4;VIA ;弱;(2)PbO 2+4HCl(浓) △PbCl 2+Cl 2↑+2H 2O ;(3)PbO +ClO -=PbO 2+Cl -;Pb 2+-2e -+2H 2O=PbO 2+4H +; 有紫红色固体析出;阴极发生的反应为Pb 2++2e- = Pb, 损失一部分铅, 铅的利用率降低。
(4)232239 4.0%2x -⨯=⨯,239 4.0%2 1.416x ⨯=-=; 20.421.4,0.63m n m m n n +===+ 【解析】以PbO 2为背景考察元素周期表、反应原理、电解池原理和物质的量的计算。
(1)铅元素在周期表中第4周期VIA 族; 同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增强, 非金属性减弱, PbO 2的酸性比CO 2的弱;(2)PbO 2与浓盐酸反应, 生成Cl 2, 说明PbO 2被还原, 由铅元素的化合价知生成PbCl 2,化学方程式为PbO 2+4HCl(浓)= PbCl 2+Cl 2↑+2H 2O ;(3) PbO 与ClO -反应生成PbO 2, 同时有Cl -生成, 离子化学方程式为 PbO +ClO -=PbO 2+Cl -,电解Pb(NO 3)2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PbO 2, 电极反应式为Pb 2+-2e -+2H 2O=PbO 2+4H +;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 2++2e-=Cu; 若溶液中不加入Cu(NO3)2溶液,阴极发生的反应为Pb2++2e- = Pb, 损失一部分铅,铅的利用率降低。
(4)设有1molPbO2参加反应,a点时失去的质量为239 ×0.04=9.56g,剩余的固体中铅元素的质量为207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22.4g,n(Pb):n(O)=1:1.4 ,则Pb2+与Pb4+的比例是3:2.【知识点】28.(15分)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橙黄色晶体X。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入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受瓶,用C2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黄色测定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HCl时,应使用式滴定管,可用的指示剂是。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4)测定氨前应对装置气密性进行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填“偏高”或“偏低”)(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滴定终点时,若c(Ag+)=2.0×10—5mol·L-1,c(CrO42-)=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