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模拟题(1)

生化模拟题(1)

V= Vmax[S]
Km+[S]
两边同取倒数
Km 1/V= 1/[S] + 1/Vmax Vmax (林-贝氏方程)
Km 1/V= 1/[S] + 1/Vmax Vmax
(林-贝氏方程)
y

kx
+
b

从下图可知,1/V对1/[S]的作图得一直线。 其斜率是Km/Vmax,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1/Vmax,横轴上的截距为-1/Km。此作图除 用来求Km和Vmax值外,在研究酶的抑制作 用方面还有重要价值。
糖脂
1、鞘糖脂
H3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H H C C C OH H C CH NH2 H2 HO CH2
氨 基 醇
单糖及单糖聚合物

R-COOH
磷酸胆碱(或磷酸胆胺)
脂肪酸
非极性尾
C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C H3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C H2 C H2 C H2
鱼藤酮
异戊巴比妥 杀粉蝶菌素
电子传递过程复合体Ⅰ (4H+) 、Ⅲ (4 H+)和Ⅳ
(2H+)有质子泵功能。
胞液侧
4H+ 2H+ 4H+ Cyt c
+
+ + + + +
Q
+
+ +
F
+
-


NAD+
NADH+H+
延胡索酸 琥珀酸
-
Ⅲ -

0
- 1/2O2+2H+
- H2 O
F1
基质侧
ADP+Pi ATP H+
子半通道回流,抑制ATP合酶活性。由于线粒体内
膜两侧质子电化学梯度增高影响呼吸链质子泵的功
能,继而抑制电子传递。
寡霉素(oligomycin)
可阻止质子从 F0质子通道回
流,抑制ATP生
成。
寡霉素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思考:下面是有关线粒体中电子传递和ATP合 成实验,根据图中所示,请描述这张图所 反馈的信息?

问题:当一系列不同的酶催化一个代谢过程的连 锁反应时,如能确定各种酶的Km值和底物浓度, 有助于寻找代谢过程的限速步骤。 E1 E2 E3
A
B
C
Km2=10-3mol/L
D
Km3=10-4mol/L
Km1=10-2mol/L
可以推出限速 步骤是?1
Km值与Vmax值的测定 1. 双倒数作图法(double reciprocal plot), 又称为 林-贝氏(Lineweaver- Burk)作图法
固醇类(steroid)
环戊烷多氢菲的一元醇及其衍生物
1、结构特点
H2C C H2 H2 C CH2 CH2
+
菲 环戊烷多氢菲
环戊烷
角甲基 D环 甾 核 C环 A环 B环
雄性激素
可的松(激素)
胆固醇
维生素D 极性头
非极性尾
胆固醇
7.下述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3-磷酸甘油 C O P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 CO~SCoA CH2 三磷酸腺苷 磷酸烯醇式丙酮 乙酰CoA CH3
H3C
H2 C C H2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C C H2 H2
C H
H C
H C OH CH CH2
O O CH 2OH
C O
H2N
糖 脂 鞘磷脂
单糖及单糖 聚合物 磷酸胆碱(或 磷酸胆胺)
极 性 头
2.甘油糖脂(glyceroglycolipid)
二酰甘油sn-3上羟基与糖基以糖苷键相连。 又被称为糖基甘油脂 组成:甘油二脂和己糖(半乳糖或甘露糖、 或脱氧葡萄糖)1分子或2分子己糖。
2.Km的意义

Km值—— 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的底物浓度。 意义 (1)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与酶的结构、底物、反应环境(温度、PH值)有关,与酶的浓 度无关。单位是mol。大致在10-1~10-6M之间。
(2)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Km越大,亲和力越小。 Km越小,亲和力越大。 (3)同一酶对于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
是NADPH的氧化态 是NADPH的还原态 是NADH的还原态 是NADH的氧化态
N
NAD、NADP在340nm没有吸收 高峰, NADH、NADPH(还原 型)有吸收值
N
两种氧化还原辅酶形式:尼克 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又称辅酶I,CoI)和尼克酰
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又称辅酶II, CoII)。
触水分子而定向排列,形成脂双层结构。脂双层 中,磷脂分子的疏水基团在内部而亲水的头部在 表面。
磷脂(phospholipid)
甘油磷脂 磷脂 鞘磷脂
1.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组成: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
结构:
O CH2O-C-R1 O OH
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醇、 磷脂酰甘油等
2.Hanes作图法: 将米氏方程两边乘以[S]后再取 倒数得到: [S] Km 1 = [S] + Vm Vm V

Hanes作图法
6.构成生物膜的脂类分子以( )为主体 A. B. C. D. 磷脂 游离甘油三酯 糖脂 胆固醇
由磷脂形成的双层脂膜的示意图
在水溶液中两性的磷脂分子为避免疏水部分接
D. 电子传递链组分CoQ是膜蛋白复合体的一部分。
呼吸链电子传递示意图
Cytc
eeI NADH+H+ Ⅱ
内外膜间隙侧
e-
Q
ee- Ⅲ

线粒体内膜
延胡素酸
H2O 基质侧
1/2O2+2H+
NAD+
琥珀酸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图示
抗霉素A
氰化物(CN-) 一氧化碳 (CO) 硫化氢H2S 叠氮化合物 (N3-)
生化模拟题(1) (农学门类联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在波长280nm左右有特征吸收峰 A. 大多数蛋白质 B. 大多数核酸 C. 大多数核苷酸 D. 大多数氨基酸
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苯 丙氨酸在280nm有特征性吸收 高峰
核酸、核苷酸特征性吸 收高峰是260nm
只有极少数
(1)这种测活系统可以用来测定己糖激酶的活性。 因为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 葡萄糖,再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 6-磷酸葡萄糖酸和还原型NADPH, NADPH在 340nm处光吸收值增高的程度可以用来判断酶活 性的高低。 (2)加入ATP是为了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NADP+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辅 酶,在反应中被还原成NADH。 NADP+在 340nm没有光吸收作用, NADH在340nm处有 光吸收作用,而且光吸收随着它的浓度变化而变 化。
3.下述关于血红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血红蛋白是多亚基蛋白 血红蛋白是同聚体蛋白 血红蛋白是单亚基蛋白 血红蛋白含有4种亚基
4.NAD+(

COOH
NAD、NADP在260nm-280nm之 间有吸收高峰, NADH、 NADPH(还原型)吸收值较小
CONH2
A. B. C. D.
2.蛋白质变性后()
A. B. C. D.
多肽链断裂 天然构象改变 溶解度增加 对蛋白酶的抗性增加
蛋白质变性的特点: ①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蛋白质变 性本质是次级键,二硫键的破坏,并不涉 及一级结构的变化。 ②变性后,疏水的氨基酸外露,蛋白质的 溶解度降低,凝结或沉淀。 ③活性基团暴露,易被蛋白酶分解,失去 生理活性。
单酯酰甘油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C H2
HO
C O
脂肪酸2
二酯酰甘油
三酯酰甘油
2.鞘磷脂(sphingomyelin)
鞘氨醇磷脂简称鞘磷脂,存在于高等动物脑 髓鞘、神经髓鞘、红细胞膜。
H2 C CH3
甘油(丙三醇)
HO
C O
C H2
H2C OH HC OH C OH H2
H2O
脂肪酸1
H2 C C O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H2O
H2C O HO CH C OH H2
苹果酸脱氢酶 3-磷酸甘油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脂酰辅酶A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氢酶 FAD Fe-S FMN CoQ Cytb CytC NADH 1 Fe-S
ADP ATP ADP ATP
CytC Cytaa3
O2
ADP ATP
β-羟丁酸脱氢酶
β-羟脂酰CoA脱氢酶
V
Vmax
[S]
•在酶的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的 作用呈现矩形双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