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案

1.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掌握并会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成因
(4)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推拉理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变动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人口自然变动,即由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人口机械变动增长,即人口迁移变动。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下图是以城乡迁移为例的“人口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示意图”。

城市
(拉力因素)人口迁移乡村
(推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服务和社会福相对理想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职业与致富机会多社会地位高城


农村生活困难
就业机会不多
升学与升迁机会不多
生活质量低
就医不便
公共设施不足
老式房屋生活不便
社会地位低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交通拥挤人口流失
人口总量少
劳动力老化
农业投资少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田荒废
环境质量差(推力因素)人口迁移环境质量好
(拉力因素)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
移。

图2-2我国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4.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1)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的意愿性迁移比较少;60年代有组织的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这一阶段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移动。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迅速上升,这一阶段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迁移。

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所增加的趋势。

(3)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①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②从城市流向农村
③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④从东部地区流向
西部地区
[典型例题]
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解析: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首先表现在空间位置的变化,但是,并不是说空间位置的变化就一定是人口迁移。

一般来说,行政区域的界线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人口迁移还有时间上的特定含义,通常是指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

所以,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是人口迁移。

本题中,A、B、D都是未长期改变其原有的居住地,只能说是属于人口的空间流动。

只有C符合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答案:C
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并分析:
四川16.4%
安徽10.2%湖南
10.2%
江西
8.7%河南7.2%
湖北6.6%
其余40.7%
其余31.5%
广东35.5%
浙江8.7%
上海7.4%
江苏6.0%北京5.8%
福建5.1%
城市27.0%
乡村73.0%
乡村25.6%
城市74.4%
流出流出流入
流入
2001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地域构成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
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解析:人口迁移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而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的经济因素又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我国目前的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流向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是由农村流向城市。

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人口的流动对流出地区来说,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及人口压力,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和交流和使用;对流入地来说,
可以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当然,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也会给当地城市带来环境上的造成巨大压力。

答案:(1)C(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3、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

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迁出国,迁入
国。

(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3、(1)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