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目标
1. 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掌握反应的实质。
2. 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教学内容
【探究实验】
在 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 5 mL盐酸和 5 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观察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1)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
偏铝酸钠
(2)比较这两个反应的异同
相同:铝的化合价升高,变成 +3价,失去电子,铝作还原剂。
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转化成 H2。
不同:作氧化剂的物质不同。
(3)铝的特殊性
铝既能跟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跟强碱反应产生氢气。
【拓展】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铝和强碱溶液反应(必须是强碱,如NaOH溶液、KOH溶液),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反应过程如下:
2×3e-
O = 2Al(OH)3+ 3H2↑
2
Al(OH)3+ NaOH = NaAlO2 + 2H2O
-
总反应式:2O+2NaOH = 2NaAlO2 +3H2↑ +4H2O
在此反应中,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而不是NaOH.NaOH起的作用只是使生成的Al(OH)3溶解,促进Al和H2O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弱碱如氨水无法使Al(OH)3溶解,所以Al不能在弱碱中发生反应.
上式可简写为:2Al + 2NaOH + 2H2O =2NaAlO2 + 3H2↑.
【思考】
铝制餐具是否适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盛放酸性和碱性的食物?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如果用铝锅烹饪,哪些食物会导致铝过量溶出?
知识总结
①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②金属通性:金属的化合价从0价升为正价,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正因为多
数金属单质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少数极不活
泼的金属如金等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 Na
B. Fe
C. Al
D. Cu
2.在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是()
A.水
B.铝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钠和水
3.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气体的为()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0.05molH2
C.大于0.05molH2
D.小于0.05molH2气体
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Al+2Na++2OH-+2H2O=2NaAlO2+3H2↑
B. Al+OH-+H2O=AlO2-+3H2↑
C. 2Al+2OH-+2H2O=2AlO2-+3H2↑
D. Al+2OH-+H2O=AlO2-+2H2↑
5.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A.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B.铝性质不活泼
C.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D.铝耐酸耐碱
6. 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Al、Mg、Na
B. Mg、Al、Na
C. Na、Mg、Al
D. Na、Al、Mg
7. 相同质量的两块铝,分别和足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
B.3︰2
C.2︰1
D.1︰1
8. 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粉中混有的细小的铝粉(作简要说明)。
9. 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烧杯,烧杯分别盛放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足量),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将12g镁和12g铝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哪一端还要放入多少克同种金属,反应完毕后天平才能平衡?
查阅有关资料知: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际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2Al+6H2O=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判断两步反应的反应类型(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作答)
①第一步属______,②第二步属______.
(3)用双线桥标出以上两步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______.
(4)根据你的分析,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还原剂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