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知识学习填空题整合

基础知识学习填空题整合

1、口腔颌面部的范围是指部位。

2、上颌骨一体为,四突为、、、。

3、当闭口时,由上下列、牙龈及牙槽骨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前外侧部为,
后内侧部为。

4、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是。

5、牙冠外表形态有5个面,分别是、、、、。

6、牙体的纵剖面可见牙体的三层硬组织,分别是、、。

及一层软组织构成。

7、牙周组织包括、、。

8、婴儿出生后个月左右牙开始萌出,约萌齐。

自岁至岁乳牙开始陆续脱落,由新生的恒牙所替代。

至岁至岁,所有的乳牙被恒牙替换完毕。

9、乳牙列时期是指。

10、混合牙列时期是指。

11、乳牙的分类分为、、。

12、恒牙自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口腔内常见的恒牙数目为。

岁以后,乳牙已被全部恒牙所替代,称为时期。

13、下颌牙萌出时间比上颌同名牙略。

同名牙女性萌出时间比男性。

14、乳牙用数字表示,恒牙用数字表示。

15、解剖牙冠是指以为界的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

16、构成牙冠表层的半透明白色钙化组织称为;构成牙根表层色泽较黄的硬组织称为;构成牙体的主质的是。

17、6▁▏称为。

18、▕▔V称为。

19、▕_4称为。

20、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称为。

正常情况下,距离在以内。

21、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面、颊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1、上至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部位
2、上颌骨体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3、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4、口腔前庭沟
5、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咬合面
6、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7、牙龈牙槽骨牙周膜
8、6 2岁半 6 7 12 13
9、自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至6岁左右,口腔内只有乳牙
10、自6岁左右至12-13岁期间,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11、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12、6 28-32 12-13 恒牙列
13、早早
14、罗马阿拉伯
15、牙颈
16、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
17、右上第二恒磨牙
18、左下第二乳磨牙
19、左上第一双尖牙
20、覆盖 3mm
21、覆牙合
1、口腔四手操作中,医师的眼与病人口腔距离是 36-46 cm,护士面对医师,座位比医师高 10-15 cm。

2、口腔四手操作医护患的位置关系中,非工作区多选时钟 12-2 点,护士工作区多选时钟 2-4 点,传递区多选时钟 4-7 点,医生工作区多选时钟 7-12 点。

3、口镜由镜头、颈、柄组成。

4、镊子由工作头、镊柄组成。

5、Ⅰ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松动幅度 <1mm 。

Ⅱ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松动幅度 1-2mm 。

Ⅲ度松动:(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及垂直向均有松动,松动幅度 >2mm 。

6、临床上使用的器械传递方法有:握笔式直接传递法、掌-拇握式传递法、掌式握持传递法。

1、国际上均采用1970年国际牙科联盟(FDI)所提出的二位数标记法,即第一位数字表示牙齿所在分区,第二位数字表示牙齿在牙列中的位置。

例如,右上侧第一恒磨牙读“1、6”不读“16”。

2、儿童从乳牙萌出后即可患龋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3岁左右患龋速度上升,到6岁左右达到发病高峰。

3、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是12岁至15岁,患龋率上升。

25岁后,随着牙齿釉质的再矿化,牙齿对龋蚀的抵抗力增强,进入患龋率稳定期。

4、早期龋的诊断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视觉与视触觉诊断和仪器诊断。

5、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龋活跃性试验预测龋病发生的可能性,包括检查致龋菌、细菌产酸力、唾液缓冲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

6、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

7、窝沟封闭采用的酸蚀剂为37%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

一般要求恒牙酸蚀时间为20至30秒,乳牙酸蚀时间为60秒。

8、作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是:乳磨牙3至4岁,第一恒磨牙6至7岁,第二恒磨牙 11至13岁。

9、巴斯刷牙法:主要选用软毛刷,使用时将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刷毛尖伸入龈沟,水平略颤动(2-3mm)不少于10次后再顺牙间隙刷,刷洗牙合面,使毛端深入沟裂点隙作短距离前后颤动。

10、机械措施除去菌斑的方法有:自然清除、化学清除法、机械清除法。

1、高速车针的用途是开髓、去龋、备洞。

2、金属成形片根据长短分为大、中。

小3类,用于恒牙磨牙、恒牙双尖牙、乳磨牙。

3、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时,将粉剂分次加入液体中充分旋转研磨调拌成拉丝状(黏结用)或面团状(充填或垫底用),材料固化时间3-5分钟,调拌时间30-60秒。

4、龋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填修复。

5、龋病在临床上按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6、釉质龋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

7、金属成形片用于恒牙磨牙、恒牙双尖牙、乳磨牙。

1、盖髓术是指在接近牙髓的牙本质表面或已暴露的牙髓创面上覆盖盖髓剂,一保护牙髓、消除病变。

2、临床上常用的盖髓制剂是氢氧化钙。

3、牙周炎是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这4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4、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5、口腔黏膜病的病损特点是更迭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

6、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表现是斑与斑片、丘疹与斑块、疱、大疱、脓疱、溃疡等(糜烂、结节、肿瘤、萎缩、皲裂、假膜、痂、鳞屑、坏死和坏疽)。

7、单纯疱疹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1、根据口腔印模材料凝固形式分为化学类凝固类、热凝固类、常温定型类。

2、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良好的黏接性、抗龋性、耐溶解性。

3、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Ⅲ度者应拔出。

4、常用的修复体有嵌体、部分冠、全冠、桩冠。

5、修复术的治疗主要步骤是牙体预备、模型制取、修复体试戴、黏固。

6、牙列缺损是指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损失,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

7、牙列缺损根据固位方式不同分为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

8、全口义齿的组成部分为基托和人工牙。

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口腔的三大疾病是龋病、牙周疾病、错牙合畸形。

2、正畸常用的印模材料有藻酸盐印模材料、硅橡胶印模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