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姓名__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拓展教师专业知识; 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帮助教师形成专业自我。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一位人民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必须基于教育职场,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完成。

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现实平台,因此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必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与途径
1、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参与课程的研制、收集资料、编写教材。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每个人的作用与表现不同,但重在参与课程开发,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六个阶段,在各个阶段教师的表现不同。

[1]
第一阶段个人试验:对与他人一起工作没有信心;不愿与他人分享观点;
第二阶段交流观点:愿意私下交流秘诀,愿意尝试同事的观点;
第三阶段寻求信息:非正式地拟定任务并期望成功,从事独立的搜寻工作,如查找资料等;
第四阶段最低责任的参与:承担只需要有限的领导技巧的角色,在参与中不愿抛头露面;
第五阶段主动的参与:成为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愿意在组织和领导不同的形式活动。

第六阶段承担主要的领导角色:有了充分的准备去倡导并规划活动方案,监督成果并在需要维持团队工作效率时采取措施。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起到的效果是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而逐渐递增的。

2、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和课程研究者共同实践开发。

教师不能把专家看成是指导者,应把他们看成是共同的研究者。

二是与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活动,教师与家长们一起寻找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并与家长一起养成参与学校事务和课程开发的习惯。

三是参与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特点等各方面的分析,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带来的新教育理念:
1、正确的人才观
课程开发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课程建设之所以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因为课程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才标准的复杂化要求我们改变课程内容一成不变的现状,加强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作为基点,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所必须具备的人才观念,也是确立校本课程
目标的前提。

2、科学的学生观
以杜威和蒙台梭利为代表的教育学家强调“儿童中心,个人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这就要求课程开发主体从课程目标设定到课程设计,从课程组织实施到进行课程评价,无不应该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3、全新的知识观、教学观、课程观
教师介入课程开发,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挑战,思考、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进步。

首先,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将发生变化,校本课程重视的不是现成的、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获取有用的知识。

正如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所说,“知识不是需要学生接受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

其次,校本课程旨在适应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仅仅重视学习结果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强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

最后,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作为主体,参与课程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关注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新趋势,逐步树立起课程制度观、价值观、开发观。

二、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无论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还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利来看,参与课程开发都应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组成部分。

”[2]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也是树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信心,在课程开发的动态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3]
(一)、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塑造教师专业思维
1、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的认识和信念。

[4]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即从知识的理解,到知识的创新,做到全面深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必要的补充,这是专家型教师追求的目标。

3、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有帮助
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在关于教师技能和能力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的概念表达,如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

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与设计者。

教师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1、形成课程设计与开发技能。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评价者,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的实施和评估。


时,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求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而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一定要学会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技能。

2、逐步树立反思意识。

校本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造的基础需要教师实践性的反思。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景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

3、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的情况,还要研究课程理论、课程制度、课程开发方法;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流、协调的方法等等。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师反思性研究的自觉性,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
“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态度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

”库姆斯(Combs)指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最为有效的工具进入教学的人”[5]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校本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专业自我的逐渐形成
1、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课程目标的调整和资源的重组,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参与者、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和评价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2、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教师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自主设计课程,体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决策的自主意识使得教师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同时教师对于课程实施有更为充分的准备,加之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学生的充分了解,他们在教学中就会更为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试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同[3]
[5] A·W·Combs: The Profession of Teach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