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佛山市规划局东平新城管理委员会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年03月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说明书目录1.规划范围 (2)2.修编依据及参考 (2)3.修编工作思路 (2)3.1修编原则 (2)3.2指导思想 (3)4.调整内容概括 (3)4.1提升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3)4.2强化新城功能,打造佛山“强心” (4)4.3优化路网结构,加强综合交通 (4)4.4调整开发强度,完善配套设施 (4)4.5其他 (4)5.目标与定位 (5)5.1目标定位 (5)5.2职能分工 (5)6.用地布局 (5)6.1规划结构 (5)6.2土地利用规划 (6)8.地块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土地使用性质 (6)9.综合交通规划 (7)9.1道路交通 (7)9.2交通设施 (7)9.3人行、自行车交通 (7)10.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10.1承接原控规 (8)10.2规划原则 (8)10.3绿地景观结构 (8)10.4绿地系统规划 (8)11.配套设施规划 (9)12.村庄发展规划 (10)12.1村庄发展的目标 (10)12.2村庄规划指引 (10)12.3村庄改造实施建议 (12)13.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历史风貌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大墩村历史风貌保护开发区设计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区位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现状土地权属图4.现状建筑质量评定图5.上版控规土地利用规划图6.土地利用规划图7.路网结构规划图8.道路系统规划图9.道路断面规划图10.交通设施分布图11.城中村发展指引图12.开发强度分区图1.规划范围东平新城,原名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2003年9月宣告成立,2007年4月16日更名为“佛山市东平新城”。
东平新城位于佛山市中心组团,跨禅城、南海、顺德三区,北至同济路、南至佛一环,西至325国道(325国道)、东至桂澜路-南海大道-伦桂路,新城范围88.6平方公里。
东平新城以东平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
《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下文简称“原南片控规”)于2006年7月25日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本项目名称为《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是对原南片控规的修编规划,修编范围与原南片控规相比有所扩大,将原规划范围外东南部区域(南海大道以西、乐从大道以北区域,面积约0.83平方公里)纳入到修编范围内,范围扩大后,东南西北四至边界分别为南海大道、乐从大道、325国道、东平河。
本次规划修编总用地面积为22.9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1.20平方公里。
2.修编依据及参考为切实地研究和解决东平新城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修编《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对新城发展方向和开发、村庄改造与建设、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佛山市规划局和佛山市东平新城管委会共同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编制了东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方向和开发策略研究专题》、《村庄改造及建设实施专题》、《产业发展研究专题》、《东平新城南片区交通规划》四个专题。
本次规划在上层次及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重点依据该四个专题的相关规划结论,并在控规层面进行相应的落实。
规划依据和参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佛山市道路建设规划管理规定》;●《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佛山市中心组团市政设施整合》;●《佛山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佛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佛山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暨重点区域水系详细规划》;●《中心组团新城区商务区核心地块规划调整研究》;●《佛山市公共服务功能规划研究》;●《佛山市东平新城核心区公共服务功能项目规划选址研究》;●《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东部拓展规划研究》;●《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发展方向及开发策略研究、村庄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三大专题)》;●《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东平新城南片区交通规划》;●国家、地方相关规范。
3.修编工作思路3.1修编原则3.1.1注重现状调查,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加强对现状地籍资料的调查,尊重土地权属人的合法权益。
在规划划分地块时综合考虑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等要素的影响,尽量协调权属地块的用地边界。
3.1.2注重规划的延续性虽然东平新城南片的规划编制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原南片控规的宏观规划理念和部分规划内容仍具有延续性。
本次控规对上版控规思路进行了延续:沿河地带滨河休闲景观的打造,创造富于地理特征的城市景观;构筑南北中央景观轴,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沿南北中央景观轴两侧的商业开发,体现核心区的繁荣;沿河涌小尺度的线型开放空间的塑造,构筑次级景观网络系统;方格网道路系统的选择。
3.1.3协调及衔接已编、在编的相关规划上版控规审批后,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规划和研究,本次修编将充分依据和参考已编、在编的规划,结合目前新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3.1.4注重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体现岭南水乡特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村落为佛山新城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将成为城市佛山新城塑造地域特色、岭南水乡特色的重要载体,规划中应怎样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特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3.1.5注重村集体利益的保障和村落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无论是纯粹的村落保护还是高标准的新城区建设,村庄的发展是必需面临的问题,大面积征地后村落发展将何去何从,村落发展怎样与新城区进行互动和协调,能否实现村庄发展与新城区建设的双赢,也是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3.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协调矛盾,解决问题;重视战略性和前瞻性;强调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着眼近期,把握未来。
3.2.1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从现状发展条件、宏观发展环境、区域基础设施营造的发展条件为出发点,注重产业转型与提升的研究,增强产业服务功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加重大区域基础设施(武广客运站、广佛城际轨道交通、交通枢纽中心、高快速路网建设)应对,促进功能协调与布局。
3.2.2以主要问题为导向针对上版控规遗留问题,从主干道路系统的延伸(拆迁阻隔)、用地空间的持续拓展(发展方向)、区内旧村的改造发展(区域和谐)、已有产业的转移提升(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协调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编制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
正确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预测解读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隐患,协调现实和未来可以预期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保障框架。
3.2.3以专题研究为支撑贯彻、落实《佛山市东平新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题研究——发展方向及开发策略研究、村庄发展研究、产业发展研究、交通规划四大专题研究)》的发展策略和结论,提出城市经营、空间整合、产业发展、土地经营和发展时序的策略和对策,以保障规划意图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3.2.4以规划操作为重点注重本次规划的可操作性。
本次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项目属于城市中心区核心地段,是政府重点发展区域;(2)利益主体众多,土地权属复杂(市、区、镇、村四级);(3)规划范围近23平方公里,面积大(一般控规规模5平方公里);(4)招商引资不确定性,项目选择存在变数,不确定因素多;(6)涉及众多村庄(核心区6村),村庄改造压力较大。
(7)修编工作量大,协调内容多,工作难度大。
因此,本次规划应注重刚性和弹性的结合,适应市场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既保障公共设施的落实,又能适应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正常发展。
4.调整内容概括在延续上版控规主要理念的同时,考虑新城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可实施性,调整路网结构,增加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核心区公共服务集聚平台,加强核心圈层的带动作用。
同时在核心圈层外围增加商住用地、产品研发及物流仓储用地,完善东平新城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职能。
强调对中央景观轴的保护和延续,对片区内绿化景观水系保护的同时进行优化。
4.1提升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原有规划确定了“佛山市商贸金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信息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并将南向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次规划根据专题研究的结论,将“珠江西岸产业支撑中心、现代生态型佛山新都心”作为新的发展定位,并确定了新的发展职能:“三基地一新区”,即都市总部经济基地;商贸物流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新城示范区。
原有规划将南向作为新城的主要发展方向,但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区域设施的变化,结合新城近年来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原有控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适当调整,即“东拓、南延”。
4.2强化新城功能,打造佛山“强心”为加强东平新城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强核心”,规划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核心区公共服务聚集平台,加强核心圈层的带动作用。
同时在核心圈层外围增加商住用地、产品研发及物流仓储用地,完善东平新城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职能。
进一步明确“T”形发展构架,即以新城中心区为核心,沿东平水道向东西两翼拓展,沿中央生态景观轴向南延伸,构筑多功能组团协调融合发展的布局模式。
核心区功能的调整。
根据《佛山市东平新城核心区公共服务功能项目规划选址研究》,核心区内功能调整主要体现在文化综合体地块、行政服务中心地块和富力CBD地块的调整。
细海功能区的调整。
原南片控规将细海工业区用地功能确定为综合用地,本次规划根据专题研究结论确定为研发用地和商业金融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