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2.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和组织活动按规范要求撰写活动方案。
3.兴趣小组活动:
3.1根据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求开设兴趣小组, 注重兴趣和能力培养。组员以中小学生为主体, 坚持自愿报名参加。
3.2兴趣小组编组( 班) 要兼顾组员的年龄和程度, 组员人数符合小组活动项目特征和教育活动的实际需要。
7.建立小组活动教师下校辅导和群众活动教师定期到学校调研的制度, 形成与学校联系的机制。
8.与所辖区域的学校建立群众活动的联系网络, 保证大型活动组织渠道的畅通。
9.建立教育活动评价机制和评价制度, 定期开展教育活动评价。
10.建立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和安全保障制度,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保障安全设施良好, 落实安全措施, 保证教育活动安全。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附件2:
《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实施细则
( 试行稿)
工作
范围
重点内容
工作实施要点
机构
设立

职能




1.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符合市、 区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2.区县机构的设立( 或变更) 按照规定程序经区县教委批准, 并向市教委备案。机构名称符合规程的规范要求。
8. 建立与社会资源单位的联系机制, 充分利用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充实社会实践活动。
9.坚持在课后、 双休日和寒暑假开展活动。




1.教育活动列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中心工作, 教育活动的重要工作列入主任、 馆长办公会议内容
2.机构的人力、 物力、 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主要用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或教育活动的服务。
3.3要合理确定兴趣小组的级别层次和基本学制, 并有相应的活动纲目、 活动计划和编选教材。
3.4兴趣小组活动突出实践性, 有计划地组织组员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
4.群众活动:
4.1设计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文化活动、 少先队活动等。年活动覆盖率达到所辖区域中小学校总数的50%以上。
3.编制在30人以上的机构设立专门的教育活动管理部门, 编制不足30人设专人管理教育活动。
4.有完整的教育活动制度和教育活动管理制度。建立活动常规制度, 保证教育活动的有序、 规范,利于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
5.按时制定教育活动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 及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务管理和教育活动信息、 教育活动资源管理。
3.组建教育活动研究组织或搭建平台, 组织教师参加市、 区县教研活动, 交流信息和经验。
4.教育活动研究有经费保障。有教育活动研究的骨干队伍。








1.教师应取得与机构建制相符合的教师资格和学历。
2.有引进和聘用教师的标准和程序, 对职业道德、 专业水准、 经历和业绩、 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审查。
11. 对兼职教师进行师德、 教育活动规范的教育, 定期观摩兼职教师的教育活动, 评价活动质量。
12. 建立与家长、 学校、 社会的沟通机制, 定期听取各方意见, 并建立相关档案。




1.编制在30人以上的机构设立教育活动研究部门, 编制不足30人设专人负责教育活动研究工作。
2.建有教育活动研究制度和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活动实际、 教育活动管理实际和校外教育发展定期组织教科研活动。
3.引进和聘用的其它工作人员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 符合岗位任职条件。
4.兼职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专业资质, 身心健康。聘任兼职教师要经过必要的审查程序, 并签订协议。
5.在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达到教职工总数的85%。
6.有计划地对新进入的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






1.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师德、 终身学习、 校外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和训练, 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
3.机构的人、 财、 物配备符合《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标准》; 人、 财、 物及信息管理纳入市、 区县基础教育管理体系。
4.机构的教育活动经费和运转经费按规定纳入市、 区县财政保障体系。
5.根据市、 区县教委及有关部门确定的人员编制设置工作岗位。
6.主任( 馆长) 由市、 区县教育工委、 教委按照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进行任命、 委派或聘任。实行主任( 馆长) 负责制。
5.对学校开展咨询和指导, 促进学校的课外、 校外活动开展, 成为本地区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心、 指导中心、 服务中心、 研究中心。
6.承担并完成教委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教育
活动




1.根据机构职责和《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标准》, 全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群众活动、 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游戏娱乐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市、 区县的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的和整体素质。
3.有教师分层次、 分梯次发展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及具体措施, 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活动基本功。
4.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骨干教师在教师中的比例要达到相应中小学建制的水平。
5.2有计划的组织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游戏讲座、 游戏推介、 游戏比赛等活动。
6.组建艺术、 文化、 科技、 体育等方面的社团( 含专业俱乐部) , 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指导和训练, 并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进一步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7.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利用重要节日和结合重大事件开展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 有条件的应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4.2利用各种资源设计组织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活动, 为学校的课外、 校外活动提供技术、 信息、 管理等服务。
4.3建立有效机制, 为学校培养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骨干, 经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进学校课外活动开展。
4.4承办市、 区县教委委托的群众活动。
5.游戏娱乐活动:
5.1有阵地开放活动的场地, 有确定的项目, 有专门的活动时间和工作人员开展游戏娱乐活动。




1.根据市、 区县教委明确的工作定位、 职责和任务要求践行机构职能。
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突出校外教育特点,全面开展教育活动, 坚持活动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3.遵循校外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未成年人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
4.依法办学, 执行政策, 贯彻市、 区县教委的指示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