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第二代(M2)
1DD : 2Dd :
第三代(M3) DD 1DD:2Dd:1dd dd
(二)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
1大突变:突变效应明显,一般是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突变。 2微突变:突变效应微小,一般是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突变。 1<2,因而在育种中要特别注意微突变的分析和选择。
二、基因突变的鉴定
1判断是否是真实的基因突变; 2判断突变的显隐性; 3突变的发生率; 1)利用花粉直感现象估算配子突变率; 2)根据出现的突变体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异地鉴定。 杂交试验。
遗传变异的性状 黑麦 小麦 大麦 生活方式 冬性 + + + 春性 + + + 半冬性 + + + 熟性 晚熟 + + + 早熟 + + + 生态型 + + + 湿生型 旱生型 + + + 抗寒性 + + + 弱 + + + 强 对肥料的反应 敏感 + + + 不敏感 + + + 燕麦 黍 + + + + + + + + + + + + + + + + + + + 玉米 + + + + + + + + 高粱 + + + + + + + + + 水稻 + + + + + + + + +
具突变性状个体 杂交子代表现:
× 原性状的个体
1)性状分离,显性突变;2)性状不分离,隐性突变 DD Dd dd Dd ×dd dd ×DD 1Dd : 1 dd Dd 杂交试验的突变类型分析 例如:测定玉米子粒由非甜粒变为甜粒(Su 甜粒 susu×SuSu 非甜粒 但2万个子粒中,出现了2粒甜玉米 说明(2万粒中,有2粒由Su su) 因此,测知基因的突变率为万分之一。 利用花粉直感现象估算配子突变率示例图示 利用花粉直感现象估算配子突变率示例图示 花粉直感现象 Susu非甜粒 su)的突变率
A
a 一般U>V 反突变V(回复突变)
正突变U
(二)基因突变可逆性的分子机制 基因突变 单点突变,容易回复突变。 多点突变,不容易回复突变
这就是基因突变具可逆性,且U>V的根本原因。
三、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一)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 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是指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它 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进行。 a
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p258起)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一)从突变所带来的表型的改变来讲可分为:
形态突变型;(半)致死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生化突变型;
(二)从突变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来分:
1碱基置换突变和倒位 2移码突变 结果产生异常的多肽链。
mRNA链 GAA GAA GAA GAA…是一条谷氨酸多肽; mRNA链 G GAA GAA GAA GAA…是一条以甘氨酸 开头的精氨酸多肽;
273 28 7 4 4 3 0
4.92×10-4 × 1.06 × 10-4 1.1 × 10-5 2.4 × 10-6 2.2 × 10-6 1.2 × 10-6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249
二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一)发生时期: 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 (二)突变类型: 1 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
a1 a2
1
A
a
A
A
a2 a3
四个等位基因
两个等位基因
三个等位基因
(二)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概念:存在于同一基因 位点上的多个等位基因。
--P84
1复等位基因现象的分子机制
基因不是遗传性突变的最小单位;就有关基因结构的研究表明: 每个基因位点上平均约由1000个核苷酸组成,亦即1000个座位,每 个座位都可能发生碱基的替换,因而发生单点突变,产生复等位基 因。 A1 a1 A2 a2 A A3 a3 A4 a4
将分生孢子分别 (c) 接种于基本培养 基中
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 (见教材P257)
(d)将在基本培养基
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 养基上可生长的分生孢 子分别接种于基本培养 基中进行检测
基本培养基 (对照)
基本培养 基本培养 基+氨基酸 基+维生素
(e)
Arg
仅在基本培养基上加Arg才能生长
分离突变型子囊孢子的实验过程
N-乙酰鸟氨酸
基因C 乙酰鸟氨酸酶 基因O 鸟氨酸精氨甲酰酶
鸟氨酸
基因A
瓜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
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示意
(a)
野生型 被诱变的 分生孢子 与相对交配型 的野生型杂交 子实体 显微操作, 接种
数百个完全培养 (b) 基试管被接种了 单个的子囊孢子
完 全 培 养 基 基 本 培 养 基
突变
极端
隐性致死(aa)
绿株Ww
×
(死亡)2黄色:1黑色
1WW:2Ww:1ww 3绿苗:1白苗 隐性致死(aa)实例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
一、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一)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表现
1性细胞突变时, 1)自花授粉植物自交:
显性突变表现早(M1),而纯合慢(M3) 隐性突变表现晚(M2),而纯合快(M2)。
表 人类血型的基因型
--P84
AB AB A A O O 输血原则示意图 B B
表现型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ⅠA ⅠA, ⅠA i ⅠB ⅠB ,ⅠBi ⅠA ⅠB ii
1)同株授粉或相同 基因型的株间授粉 不能结实。 2)株间相互授粉双 亲个别基因相同,可 得部分种子。
3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实例2——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和 异交可孕现象 S1S2 × S2S3 S1S2×S1S2 S1S2 × S3S4
五、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有害突变 致死突变 显性致死(Aa AA) 突变 中性突变 有利突变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 P84 的基因。 黄色鼠AYa×AYa黄色鼠 绿株WW 1AYAY:2 AYa:1aa 黄色鼠AYa×aa黑色鼠 1AYa:1aa 1黄色:1黑色 显性致死(AA)实例
P249
(二)突变频率(mutation frequency)
概念:在一个群体中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的基因突变率。
表 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突变率
生物名称和性状 人 舞蹈病 血友病 视网膜色素瘤 小鼠 棕色皮毛 花斑皮毛 果蝇 白眼 黄体 基因突变率 1×10-6 3 × 10-5 1 × 10-5 8 × 10-6 3 × 10-5 4 × 10-5 1 × 10-4 生物名称和性状 玉米 皱缩种子 紫色种子 噬菌体T2 噬菌体T2 寄主范围 裂解抑制 大肠杆菌 链霉素抗性 乳糖发酵 基因突变率 1 × 10-6 1 × 10-5 3 × 10-9 1 × 10-8 4 × 10-10 2 × 10-7
可遗传的变异Ⅱ 可遗传的变异Ⅱ
P249
基因突变
主讲:王小蓉
2010年9月
基 因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作用 基因突变的频率和时期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基因突变的鉴定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作用
一、突变(mutation)的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是不包括遗传重组的遗传物质发生的可检测的任 何可遗传的变异。
药物、食品防腐剂、化妆品、农药以及用于工业 的一些原料污染物的强烈致癌;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频率和时期
一、基因突变率与突变频率 (一)基因突变率(mutation rate):
1基因突变率概念:指的是重复发生事件的一种测定,它 是DNA每次复制时发生突变的机率,即每个世代每个染 色体组出现的突变几率。 2突变体的概念:突变体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 状的细胞或个体。
芽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 胞的一种特殊的体细胞突变。 嵌合体(chimaera):可遗传的突变性状与正常性状共 存的组织、器官或个体。
芽变的表现 -嵌合体
2 性细胞突变(germinal mutation)
碧桃“跳枝”
花嵌合体
牡丹 和菊 花 “二 乔”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独立地产生相同的突变称为突变的 重演性。
(二)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类型及其利用 o 鸟氨酸 c 瓜氨酸 a 精氨酸 蛋白质 (三)红色面包霉生化突变的鉴定方法
分诱发突变和鉴定突变两个步骤
五、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家系分析法p258
分子遗传学对于“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的认识
(见教材P184)
1 “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阐明了基因是通过对酶的控制来 决定性状的(Tatum,E.L. 和Beadlr,G.W. 1941,1958);此时的基因 的概念仍是一个突变、重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遗传学的范 畴;

玉米子粒7 玉米子粒7个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据Stadler L. J. , 1942) )
基因 表现的性状 测定配子数 观察到的突变数 突变率
R 子粒色 Ⅰ 抑制色素的形成 Pr 紫色 Su 非甜粒 Y 黄胚乳 Sh 饱满粒 Wx 非糯性
554786 265391 647102 1678736 1745280 2649285 15037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