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景物形象
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积累常见意象。
{练习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意境:
【练习二】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连一连下列诗句中的意境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和谐静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沉郁孤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开阔苍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高远辽阔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雄浑壮丽
【知识积累一】
(一)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
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练习三}赏析下面两首诗的意象与意境。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的意境。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与()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和()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的气氛,创造出()的意境。
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
定,表达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
【知识积累二】
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下:
自然景象:“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
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
“莲”同"怜",爱情“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丁香”愁思情结“红豆”相思。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蝉”凄凉高洁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社会意象:“舟、湖、长亭、桥、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
“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
“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
“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
“折柳”惜别怀远思乡。
“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
{意境特点常用词}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五组概念:a雄浑壮阔、高远辽阔;b寂静幽美、朦胧迷离;c热烈高亢、生机勃勃、繁华喧闹;d闲适恬淡、恬静优美;e空旷寥落、萧瑟凄凉、幽静孤寂。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知识积累三】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知识积累四】
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
{练习四}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
题型一:意象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鹧鸪天晏几道1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答:
3、(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1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2 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3 瓮:这里指水瓮。
4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1988年全国卷)
2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答()
②A落B圆C明D上答()
③A傍B依C横D到答()
④A声B有C几D一答()
6、(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1)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