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

《植物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

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

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13.抗寒性锻炼:当环境温度从秋季到冬季降低时,植物体内增加一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增大,冰点低,从而抵御寒冷。

这种过程就称之为抗寒性锻炼。

14.演替:在任何一个区域发生了植物群落的改变,即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称之为演替。

15.红树林: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淹没,潮涨时淹没于水中,退潮时露出水外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的高温、耐盐、湿生的乔灌木植物群落,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

16.层片结构:属于某一生活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结构。

17.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18.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就是该地区的植物区系19.长日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二、填空1.以下植物或突出的生态现象主要属于何种植被类型①橡胶、王莲、望天树( 热带雨林植被 )②仙人掌、麻黄、百岁兰、合头草、珍珠猪毛菜( 荒漠植被 )③针茅、羊茅( 温带草原植被 )④云杉、冷杉( 寒温性针叶林植被 )⑤小叶栲、栲树、香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 )⑥猴面包树( 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⑦油橄榄( 硬叶常绿阔叶林植被 )⑧泥炭藓( 冻原植被 )⑨老茎生花、板状根( 热带雨林植被 )⑩胎生现象、呼吸根( 热带红树林植被 )2.现在采用的植物系统分类单位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致的,其基本单位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低等植物:包括细菌、藻类、粘菌、真菌和地衣。

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②没有维管束系统。

③生殖器官一股都是单细胞的,生殖时不经过胚的阶段。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②有维管束系统(除苔藓植物外)。

③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

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4.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类群,它具有真正的花,花部分化明显,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受到果皮保护,受精时具有双受精现象,胚乳也是双倍体,它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孢子体高度发达,植物可塑性强,能分布在各种生境,由于具有上述特征,故成为地球上最繁茂的植物类群。

5,光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光照强度(简称光强)。

②光谱成分(简称光质)。

③一昼夜光照持续的时间(简称光周期)。

这三者中对植物意义最大的是光强的变化。

6.红光其次是蓝紫光是同化作用最大的光线部分。

而绿光和黄光在光合作用很少被利用。

其原因是绿色的叶片反射和透射绿光和黄光的结果。

因此,绿光和黄光被称为生理无效光。

7.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间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2— 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光照时间越长则开花越早,这些植物我们称之为长日照植物。

8.在自然界从秋季到冬季,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植物细胞原生质逐渐改变它的代训机能和组成,植物体逐渐增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自由氨基酸以及色素物质、并减少水分以适应低温环境,使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增大。

浓度大冰点低,植物的抗寒能力大大的提高,这种过程称为抗寒性锻炼。

9.按照对水分囚素的关系,高等植物可以分为下列生态类群:旱生植物;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10.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伤害可分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

11.长时期的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植物形成若干基本形式,这种基本形式叫做生活型。

I2.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Raunkiaer),根据植物对于渡过不利季节的适应或芽的位置受到保护的程度将植物划分为若干基本形式。

它们分别是: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13.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群个体叫做种群。

换言之,它是一定地区内属于同一个种的个体的总体。

14.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特殊系统。

这种多植物种的系统叫做植物群落。

15.一个地区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该地区的植被。

16.任何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都分成许多层次,这叫做成层现象。

17.在自然界,植物群落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

变化的基本形式有三:(1)季节性的变化,(2)逐年变化,(3)演替。

三种形式是相互联系的。

18.有规律的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叫做植物群落的演替。

19,森林地区旱生演替系列是:(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⒛.植物群落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

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

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F。

E。

Clements)称为顶极群落。

21.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称为草原。

22.由微温的北极和北极一高山成分的藓类、地衣、小灌木、矮灌木及多年生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称为苔原。

23.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称为草甸。

24.由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称为高山草甸。

25.生长多年生植物的积水地区,它是一种湿生植被类型,该植物群落称为沼泽。

26.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

27.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这种分布格式,称为植被相性,或称经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和纬向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

28.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

29.为了统计组成某一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必组在该植物群落范围内选取一定数目的样地进行统计,这叫做样地法。

30.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称为建群种。

三、问答题1.试述植物是如何适应低温的?A. 为了适应地表严酷的寒冷气候,植物在形态上形成了:(1)芽上形成了油脂类物质,产生鳞片保护芽;(2)器官表面形成腊粉、密毛(如雪莲);(3)树皮形成发达的木栓组织保护树皮(寒带寒温带的云杉冷杉);(4)植株矮化(堰柏),形成葡萄状或莲座状(如石竹科的蚤缀);(5)落叶以减少蒸腾耗热(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山毛榉属Fagus、栎属Quercus、槭属Acer、椴属Tilia);(6)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7)多年生草本以种子、块茎(洋芋)、球茎(芋头)、鳞茎(大蒜)和根状茎(莲藕)等地下茎贮存营养物结合休眠芽度过冬季;(8)树和灌木形成芽抵抗寒冷和干旱;(9)针叶树形成针叶,减少蒸腾耗热来抗寒。

B. 为了适应地表严酷的寒冷气候,植物在生理上是由原生质的改变来适应低温,锻炼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2.在野外生物资源考察中,从哪些方面去记录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3.洋芋和冬小麦都属于长日照植物。

试分析:为什么将它们种植在长日照区域洋芋产量低而冬小麦产量高呢? 洋芋和冬小麦虽然都属于长日照植物,但是它们各自收获的最终产品部分却不同,洋芋的有用部分是地下的块茎部分,而小麦的有用部分是地上的种子部分。

马铃薯在高温长日照下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很繁茂,地下却难结薯;而小麦在高温长日照下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很繁茂,地下根系不发达。

所以将它们种植在长日照区域洋芋产量低而冬小麦产量高。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冬小麦是收获种子,因此要想办法种植在日照长一些的地方,多形成花芽,早开花多结实。

洋芋农民是收获地下茎而不是收获种子,应想办法种植在其它条件适宜,而日照短的地方,使其尽量少形成花芽,迟开花或破坏其光周期,使其营养积累于地下,大量形成地下茎。

4.为什么炎热的夏天中午给植物浇冷水反而会伤害植物?(1)因为在太阳过于强烈时,限制植物的因子不是光,而是水份。

(2)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如果这时给植物浇水,土壤温度会突然下降,从而降低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

(3)在正午的时候,因为阳光太强,太大,植物的气孔关闭以减小蒸腾作用。

而在这时浇水,植物的气孔就会打开。

然而因为蒸腾作用过大,以致植物吸收水份的速度小于蒸腾作用,容易造成植物生理性失水,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综上,炎热的夏天中午给植物浇冷水反而会伤害植物。

植物因蒸腾作用吸收水分的速度与土壤中的温度呈正相关。

夏天中午给植物浇冷水是土壤温度降低,植物吸收水的速度降低,从而使植物发生萎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