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2020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月份)(A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石油分馏C. 工业制氧气D. 煤的干馏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C. D.3.“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B. 为了避免肥胖禁食含有油脂食物C. 多吃营养品代替食品来补充营养D. 如果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4.含“−4价”碳元素的化合物是()A. COB. CO2C. CH4D. Na2CO3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6.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B.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C. 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打开浓硝酸试剂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 向铜绿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绿色变为无色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B. 由图可知,物质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C. 两种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D. 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9.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 铝合金B. 木工三合板C. 汽车轮胎D. 复合肥10.当人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一正丙硫醇(C3H8S)。
下列有关正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正丙硫醇属于无机物B. 正丙硫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1个正丙硫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分子D. 正丙硫醇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11.下列海南特色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A. 临高空心菜B. 文昌鸡C. 桥头地瓜D. 嘉积鸭12.能够证明Fe、Cu、H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化学反应是()A. Cu+HCl Fe+Hg(NO3)2Cu+Hg(NO3)2B. Cu+HCl Fe+HCl Cu+Hg(NO3)2C. Cu+HCl Fe+HCl Fe+Hg(NO3)2D. Fe+HCl Fe+Hg(NO3)2Cu+Hg(NO3)2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B. 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去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C. 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爆炸,则点燃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14.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A. +2B. +3C. +4D. −415.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A. HCl NaNO3K2SO4Na2CO3B. CuCl2Na2SO4 KNO3NaClC. NaOH K2CO3NaCl Na2SO4D. BaCl2KNO3CaCl2Na2SO416.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图示选项A、向pH=10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在40℃,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4.0分)17.化学用语是最简明、国际通用的语言。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水分子:______;(2)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3)三个镁离子:______。
18.在过滤、蒸馏、吸附、沉淀等多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能除去异味和色素的是______ ,能使硬水软化的是______ 。
19.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A.K2SO4B.Ca(H2PO4)2C.NH4H2PO4D.______2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t2℃时,B和C两种物质各2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的质量B______C(填“>”“<”或“=”)。
(3)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填字母序号)A.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B.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C.t1℃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会使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1.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这包粉末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王、小林、小丽同学分别做了以下实验:(1)小王同学: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2)小林同学:取样,加入水溶解,无现象。
(3)小丽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原粉末的成分,取小林同学实验所得的液体,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试剂X为______ 白色沉淀M的化学式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②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经过同学讨论确定,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它的存在,请设计实验证明它的存在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2.稀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氯化钡(BaCl2)、硫酸铜(CuSO4)等溶液可参与如图所示的七大化学变化(1)盐1是______ .(2)工业上,反应④的用途为______ ,该反应生成含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3)不能用银替代图中的锌,其理由有二,理由之一是______ .(4)写出上述物质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______(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结束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氯化钾,现有以下步骤:①蒸发结晶②过滤③洗涤、烘干④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3)用盛满水的G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通入;(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选用的装置依次是______(填编号)(5)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编号)。
24.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装置对甲酸进行加热。
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B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A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D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
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5.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瓶中17.3g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试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2)所加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工业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解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失火,故A错误;B.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要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直,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解析:解:A.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故正确;B.油脂是人体的重要的供能物质,不能禁止摄入,故错误;C.营养品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合理摄入,不可代替食品,故错误;D.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营养素的作用来分析;C.根据合理摄入营养素来分析;D/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4.答案:C解析:解:A、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价。
B、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 (−2)×2=0,则y=+4价。
C、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 (+1)×4=0,则z=−4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