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石的特征与转化过程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是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位。
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岩石形成的自然作用类型,可将它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造成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
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
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因受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其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转化即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这种转变基本是在固态下完成的,这种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就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
它的主要特征有:1.变质岩是重结晶的岩石。
重结晶作用使岩石由细粒变成粗粒,由非晶质岩变成结晶岩。
因此,变质岩中不含有玻璃质和有机质等。
2变质岩通常有片理构造。
变质过程中,矿物在垂直压力的方向拉长、变形、重结晶,使矿物产生定向排列,总称片理构造。
3变质岩具有变质矿物,如滑石、红柱石等。
这三大岩石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换。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太阳能是岩石发生演变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它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包含在岩石内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其中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使地下深处的侵入岩和变质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坏,也可使地表岩石发生强烈拗陷而产生变质和对岩浆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