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_课程考试题(A卷)考试答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_课程考试题(A卷)考试答案

2013 年春季学期《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大作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网上大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 6 分,共 30 分)
1.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和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
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行动
2. 模糊思维:即主体就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非确定性,从质的方面把握其可能的分
布(程度、水平),以
达到对事物较精确的认识
3. 人口综合素质:人口综合素质是人口在社会生活的诸种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若干特
质,是人本身具有的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4. 管理者的影响力:就是管理者有效的
影响或改变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即管理者的形象在被管
理者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
5.控制跨度:控制跨度是指上一级管理者直接而有效地管理下一级的人数。

二、简答题(共8 分,共 48 分)
1. 柔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内在重于外在; 2 、直接重于间接; 3 、心理重于物理; 4 、个体重于群体; 5 、肯定重于
否定; 6 、身教重于言教;7 、务实重于务虚;8 、执教重于执纪
2.毛泽东柔性管理的思想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依靠群众参与管理; 3 、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 4 、重视领导者的影响
力;、5 胸怀全局的战略思想;6、一切从实际出发;7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与个体相结合;8 、民主
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对立统一。

3.模糊思维在柔性管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 1、主体对客体模糊性的认识; 2 、语言表达的非二值化; 3 、处理问题的非极端化; 4 、模糊≠ 放
弃原则。

4.简述人口综合素质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 1、身体素质; 2、文化科学素质 ;3 、思想道德素质。

人的三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就它们形成的方式而言是各部相同的。

良好的身体素质只要靠
先天的基础,后天大大大的锻炼以及合理的饮食条件来保证;较好的文化科学素质主要靠后天个人的努力,从科
学和社会获取间接和直接的知识;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则主要是靠教育和规范。

5.导致心理沟通失败的原
因有哪些?答:( 1)装
潢门面,缺少诚意。

第 1 页共 3 页
2013 年春季学期《人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大作业
(2)准备不周,仓促上阵。

(3)居高临下,目中无人。

(4)大话套话,表面文章。

(5)内容庞杂,议题过多。

(6)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7)缺乏耐性,猜疑威胁。

(8)逆反心理,离心倾向。

6.实施行为管理的步骤有
哪些?答:( 1)协调人
际关系。

(2)注意养成
教育。

(3)正
确引导交友。

(4)运用群体
压力。

(5)实
施纪律规范。

三、论述题( 22 分)
根据管理对象的新的特征,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请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答:概括地讲,现代管理对象的新特征,具体表现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又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1)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这就是要求①加大智
力投资,提高员工的知识层次②积极引导员工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2)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二是文化素质明显改善。

这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水涨船高” ,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以及自身修养,在管理方法上掌握规律、讲求艺术。

(3)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三是民主意识空前增强。

这就是要求管理者要
进行正确的引导,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莫让好事变坏事。

(4)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四是竞争精神逐渐形成。

这就是要求管理者应
给与肯定与鼓励,而对那些缺乏这种精神的人进行教育。

需要管理者付出教育、
引导、协调的心血。

(5)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五是公平心理不断升华。

这就是要求①管理者自身
的观念和工作方法也要改变。

要关心每个人的物质利益,满足人们合理的需要,这是
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

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不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情。

③注意政策调整,纠正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现象。

④创造
社会生活中机会均等的环境,除在物质利益上保证公平外,在其他方面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⑤善于用法纪和制度保护人们的正当权益,惩罚和打击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6)现代管理对象的特征之六是完美心理日趋强烈。

这就是要求①对员工
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②增强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 2 页共 3 页
2013 年春季学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大作业总之,现代管理对象无论从素质、心理,还是观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管理
者必须洞悉这种变化,
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为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证。

第 3 页共 3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