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课改下的“新型”语文教师【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虽然新课改进行了十几年,但是在教学实际中依然存在着与新课改思路与要求格格不入的一些做法。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呢,本文就这一点做了详解。
【关键词】新课改存在问题新型语文教师
新课改十年前已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这轮课改以它新的理念贯穿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
它也对一线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波澜壮阔的课改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将之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新理念的体现,摒弃陈旧课堂教学方法,紧紧抓住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贴近时代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改中,也有许多教师感到了无所适从,甚至内心迷茫。
究其原因,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着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的一些做法,以至于使他们的能力与效果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为:
1.重传统,轻革新: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这些教师不可谓不敬业,不可谓不负责,他们每天也是忙于备课,急于上课,但是,他们没有更新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课讲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精疲力
竭、头昏脑胀。
课后布置大堆的作业,学生不堪重负。
2.重分数,轻素质:许多教师眼中只有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在这些教师眼中,学习好的学生样样都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一票否决,什么也不好。
评价学生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分数,拿考试成绩当作衡量学生一切的标准。
在这种理念下相处的师生关系,眼中只有考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而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谈。
3.重知识,轻能力:许多语文教师依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他们只关心学生是否记住了课堂上讲的知识,不去思考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只要学生考出分来就是胜利,会出现我们非常不愿看到的高分低能生。
4.重教学,轻情感。
他们以为,教师的任务似乎只有抓教学,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多停留在备课要求上并不在实践中
应用。
这些教师与学生相处,开口闭口都是讲题做题,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的交流处于零状态,这样的老师并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没有好处。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种种与新课改理念格格不入的观念和做法,语文教师一定要及时反思,以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否则将会被时代抛弃。
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做一个“新型”的语文教师,能够屹立时代的潮头呢?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更新理念。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新课改的实际成效,甚至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和教育的发展方向。
所以教师必须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2.注重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这就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很难想象固守旧有教育观念的教师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所以,教育创新是新课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长远的眼光,突破传统,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教育观主要包含三观:一是发展的人才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不要以传统的标准用分数把学生划出三六九等,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更为严重的是阻碍了一个人的成长、成才。
二是科学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我们要尊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好恶,他们有自己的独立个性。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
教师要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心存大爱。
“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学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要心存的信念。
也许,这种境界太高,而现实太复杂,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但我们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时代给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树立现代语文的教学观念,心系学生是我们当代语文老师的必然选择之路。
行走在这条路上,首先要心存大爱。
爱生活,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激情,并用自己的真情去点燃学生的成长之路与求学之路;爱语文,才能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更好地施教做好准备;爱学生,才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真正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
总之,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当及时自省,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的新型教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