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准备时间非常仓促,难免部分题目及答案存在不合理或者错误。
若有错误,请考生以教材为准,请包涵!【案例-1】答:不妥之处为:①投标人丙提交了一份将投标总价降价5%的补充协议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投标人的优惠必须体现在清单的综合单价或相关的费用中,不得以总价下浮(或者让利、降价)方式进行报价,否则以废标处理。
②2014年1月7日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天内,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③2014年1月7日招标人将中标结果通知其他未中标的投标人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人在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应将中标结果通知其他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④2014年1月20日,招标人与甲签订了一份让利5%的补充协议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案例-2】答:不妥之处有:①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必须为国有性质的企业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投标活动。
②招标人一对一分别向投标人答复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人应向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进行答复。
③招标人电话答复投标人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人应书面向投标人答复。
④投标人甲要求延长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遭到发包人拒绝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人对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和修改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进行,不足15日的,应顺延投标截止日。
【案例-3】答:上述事件中的不妥之处有:①开标由招标办主任主持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开标应由招标人主持。
②开标时公布招标控制价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招标控制价应在招标文件中公布,不得保密。
③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与投标人甲就投标报价进行协商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与投标人不得就投标报价、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④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中标人应由招标人确定,经招标人授权,评标委员会方可直接确定中标人。
【案例-4(2010年真题)】答:工程自开工至结构施工完成,施工单位应陆续上报的安全专项方案有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安拆工程;悬挑卸料平台;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等。
【案例-5(2016年真题)】答:(1)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经分公司技术部经理审核,报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不妥。
正确做法为:该施工组织设计属于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企业相关部门审核,并由总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自项目技术部经理主持编制外脚手架(落地式)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批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有关安全、技术、质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该项目的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3)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塔吊安装拆卸方案,按规定经专家论证后,报施工总包单位总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实施不妥。
正确做法为,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并还需要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案例-6(2011年真题)】答:不妥之处有:①M单位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会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②本单位总工程师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本项目参与各方人员均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③专家组认为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该专项施工方案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深基坑工程实行专业分包的,可以由专业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④专家论证会结束后,专家组提出口头意见不妥。
正确做法为,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⑤M单位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便组织实施不妥。
因为根据规定,M单位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应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并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总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案例-7】答:1.上述事件的不妥之处有:①项目相关技术人员主持编制了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不妥。
正确做法为,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
②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审批签字不妥。
正确做法为,该土方开挖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开挖深度为4m),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安全、技术、质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审核,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
③仅向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分包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交底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形包括:(1)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2)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3)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4)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案例-8】答:(1)不妥之处有:①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检查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查检测试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②由项目负责人在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施工检测试验计划不妥。
正确做法为,由项目负责人在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施工检测试验计划(2)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内容还有:代表批量、施工部位、计划检测试验时间。
【案例-9】答:(1)不妥之处有:①施工单位质检员直接取样送检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见证下,并由项目试验员取样。
②监理单位对该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存在异议,施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再次检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试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有争议时,应委托争议各方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重新检测。
③合格后施工单位随即组织工人进行加工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报监理工程师备案后方可加工。
(2)钢筋的复验指标还有:伸长率、冷弯、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案例-10】答:1.该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因为根据规定,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6m)在开挖深度(6.8m)以内的基坑属于一级基坑。
2.(1)基坑监测的重点对象还有: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等。
(2)不妥之处有:①施工总承包单位委托第三方对基坑进行监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
②监测单位沿着基坑周边在基坑围护墙中部、阴角处每边各布置了3个监测点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在基坑的中部、阳角处好其他受力较大部位设置监测点,且监测点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该基础设计尺寸为80m×100m),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
③在基坑开挖完毕后开始进行基坑回弹观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基坑回弹观测不应少于3次:第一次在基坑开挖前,第二次在基坑挖好后,第三次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
3.不妥之处有:(1)主体结构一层封顶后,施工单位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在基础结构完工或地下室砌筑完工后开始观测。
(2)施工单位仅在恢复施工时进行了一次沉降观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暂停施工的,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2~3个月观测一次。
【案例-11】答:(1)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进行确认。
(2)不妥之处有:①预制管桩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起吊运输至施工现场不妥。
正确做法为,预制管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②锤击沉桩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不妥。
正确做法为,锤击沉桩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控制贯入度为辅。
【案例-12】答:不妥之处有:(1)桩基施工时,遵循先浅后深、先短后长的原则不妥。
正确做法为,静力压桩时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避免密集的原则。
(2)沿着南北方向沉桩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沿建筑长度线方向进行。
(3)并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顶标高为辅不妥。
正确做法为,静压桩以标高为主,压力为辅。
(4)当稳压压桩力不小于设计终压力时,稳压3~5s停止压桩不妥。
正确做法为,稳压压桩力不应小于终压力,稳压时间宜为5~10s。
【案例-13】答:1.(1)监理人员的说法正确。
因为根据规定,终止注浆的条件应控制注浆量(为主)、注浆压力两个因素,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终止注浆:①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②注浆量不低于80%,且压力值大于设计值。
(2)不妥之处有:①沉渣厚度为80mm不妥。
正确做法为,端承型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
②采用C35混凝土进行水下浇筑不妥。
正确做法为,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一般高一个等级)进行配制。
③桩顶标高比设计高度超灌500mm不妥。
正确做法为,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1m以上。
2.(1)不妥之处有:①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时进行桩基检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采用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70%,且不应低于15MPa;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②依次进行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不妥。
正确做法为,应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再进行承载力检测。
(2)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还有: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
(3)桩基检测时,受检桩的选择条件还有: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承载力验收时选择部分Ⅲ类桩;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案例-14】答:不妥之处有:(1)钢结构构件采用焊接连接不妥。
正确做法为,构件的连接宜采用螺栓连接,必要时可采用焊接。
(2)导墙顶面与场地自然标高在同一平面不妥。
正确做法为,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
(3)导墙内净宽为800mm不妥。
正确做法为,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4)混凝土浇筑导管间距为2m不妥。
正确做法为,导管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本项目槽段长度为6m)。
(5)完成清孔6小时后浇筑水下混凝土不妥。
正确做法为,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不宜大于4h。
(6)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达到C30时进行墙底注浆,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值时终止注浆不妥。
正确做法为,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墙底注浆,且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量达到80%以上且注浆压力达到2MPa时方可终止注浆。
【案例-15】答:不妥之处有:(1)冠梁高度为400mm不妥。
正确做法为,冠梁高度不宜小于梁宽0.6倍,即不小于800×0.6=480mm。
(2)锚杆锚固段长度为5m不妥。
正确做法为,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小于6m。
(3)锚杆自由端潜在滑裂面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为1m不妥。
正确做法为,自由端超过潜在滑裂面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应不小于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