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的基本特点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赤道与极地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地球自转偏向力最终导致三圈环流的形成,于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它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赤道低压带为中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压带和低压带相间分布。

2.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大气运动)形成的。

3. 一般情况下,低压上升湿润,高压下沉干燥;西风湿润(从低纬吹向高纬地区,有利于水汽凝结),东风、信风干燥(从高纬吹向低纬地区,不利于水汽凝结)。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是一种假设的状态,但由于受海陆分布等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成断块状分布(陆地面积广大),南半球特别是南纬30o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成带状分布(海洋面积占优势)。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仅保留在海洋上。

具体名称如下图所示:
三、副热带高压(或夏季风)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
1. 正常年份副热带高压的移动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规律,可用顺口溜来形象记忆:夏季风吹雨带移,雨带移哪儿哪儿雨季;三月登陆要北上,四五月份到华南;六月江淮为梅雨,东北、华北七(月)、八(月)到;九月南下到江南,十月雨季结束离大陆。

2. 副热带高压(夏季风)异常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快,易造成北涝南旱;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时,夏季风向北挺进的速度较慢,易造成南涝北旱。

四. 季风环流
由于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因而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显著,列表比较东亚季
比较内

东亚南亚
季风类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风向及源地冬季:偏北,西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内部冬季:东北风;来自亚洲大陆夏季:偏南,东南风;来自太平洋夏季:西南风;来自印度洋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炎热
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
多雨
冬季暖热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