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损伤 (2)

脊髓损伤 (2)


1、脊髓损伤急性期康复护理

床和床垫


脊柱不稳定者伤后24h以内选用动力床。 脊椎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皮垫床或一般 床上加气垫或水垫。
强调每2h翻身一次,防止皮肤压疮。 翻身时必须稳妥托住患者后再移动。上下 沿身体轴线滚翻时防止出现脊柱的扭转。
49

翻身


体位




采用平卧或侧卧,身体与床接触部位全部均匀地 与床接触,避免局部压力过重,以免压疮。 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逐步让患者由平卧位向半 卧位和坐位过渡。 为了减轻体位性低血压,除采用逐步抬高床头外, 还可采用下肢弹力绷带。 踝关节保持90°,可在脚底和床架之间增加软垫, 保持踝关节的角度。
9
T5—8 T9—12 L1—5 S1-5,Co1
脊髓的血供特点
10
脊髓主要功能



感觉的传导 运动的传导 躯体的营养作用 支配内脏活动 反射活动
11
一、脊髓损伤概述
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 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一下 脊髓功能的障碍。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创伤


7
脊髓


功能:神经活动的上传下达。 30个节段,长45厘米。

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脊髓神经:豆腐样组织。 脊髓包膜:坚韧的组织。
8
脊 髓 节 与 椎 骨 的 对 应 关 系
脊髓节段 C1— 4
C5—8 T1— 4
相应椎骨位置 C1— 4 C4—T3 (-1) T3—6 (-2) T6—T9 (-3) T10—12 T12—L1

C2 C3 C4 C5 C6 C7 C8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的顶部 肘前窝的外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30
感觉关键点-胸部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T2 腋窝 T3 第三肋间 T4 第四肋间(乳线) T5 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 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 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 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43
功能恢复的预测-2


C6:胸大肌、桡侧伸腕肌。可用手驱动 轮椅,独立穿上衣,可以基本独立完成 转移。可自开特殊改装汽车。生活中度 依赖 C7-C8 肱三头肌、桡侧屈腕肌、指屈 深肌、手内部肌。轮椅实用,可独立完 成床-轮椅、厕所、浴室间转移。生活 大部自理
44
功能恢复的预测-3



T1-T6 上部肋间肌、上部背肌:轮椅独立, 用连腰带的支具扶拐短距离步行。生活大部 自理 T12 腹肌、胸肌、背肌。用长腿支具扶拐步 行长距离行动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L4 股四头肌。带短腿支具扶手杖步行,不 需要轮椅。生活基本自理
38
下肢关键肌





L2 L3 L4 L5 S1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39
(4)脊髓损伤程度评定



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 部分保留区 骶段感觉运动是否消失
40
ASIA——脊髓损伤程度分级

A-完全性损害
23
(二)评估
1、损伤的评定


Frankel分级方法(1969年) ASIA分级方法:1992年制订的脊髓损伤 评定标准,突破点:关键肌和关键点的 概念,采用记分方式,使评定标准化。
24
(1)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

脊髓保留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 的最低节段。

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 右侧感觉节段、右侧运动节段
45
三、康复护理问题及目标





身体瘫痪——不能活动 感觉麻痹——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 骨关节功能障碍 大小便控制障碍 性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目标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留置导尿和清洁导尿 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肢体功能 改善心理障碍
47
四、康复护理措施
急性期 恢复期 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由于脊髓腔内脊髓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 颈段运动感觉功能的损害和丧失。 四肢瘫引起上肢、躯干、大腿及盆腔脏 器的功能损害,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 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22
8、截 瘫


椎管内神经组织的损伤造成脊髓 胸、腰或骶段(不包括颈)的运动 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可累及躯 干、腿部和盆腔脏器。 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的损伤, 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周 围神经的损伤。
18
4、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 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 数月之久。 不意味完全性损伤,此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 作出正确的评估。 脊髓休克消退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 才能表现,脊髓休克不是预后征象。
19
5、球(海绵体)-肛门反射
50

个人卫生活动



协助患者梳洗,用中性肥皂。 大小便及会阴护理,避免局部潮湿,减少 压疮。 大小便后软纸擦拭,避免皮肤擦伤。
51

呼吸与排痰 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排痰能力 下降,可造成肺炎等合并症。可以采用 胸部轻叩击和体位引流的方法促进排痰, 用呼吸肌训练法增加呼吸幅度。
52
康复训练
27
(2)感觉平面的确定


身体两侧各28对皮区关键点。 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

0=缺失;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 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 法检查。


正常者两侧感觉总积分为112分 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查左右 侧食指和拇指。
28
29
感觉关键点-颈部





bulbocavernosus reflex 刺激龟头(男)或阴蒂(女)引起肛门 括约肌反射性收缩 该反射一旦出现,提示脊髓休克已经结 束
20
6、部分保留区域(ZPP)


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 皮区和肌节,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 区域的受累平面。 本术语只用于完全性损伤。
21
7、四肢瘫
34

脊神经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每一节脊髓有其 相应的分布区,即肌节和皮节肌节是指每一分 节所支配的肌肉节段,皮节则是指每一分节所 支配的皮肤节段。肌节的神经分布有彼此相 互重叠的现象,即每一块骨骼肌可受2~3个 脊髓节段的前根支配,同时每一脊髓节段的 前根可支配几块骨骼肌。皮节的神经分布也 具有重叠现象,即同一区域皮肤接受上下两 个以上的脊髓节段的背根支配。
31
感觉关键点-腰部





L1 L2 L3 L4 L5
T12 与L2 之间上1/3处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上髁 内踝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32
感觉关键点-骶部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 S4~5 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33
(3)运动损伤平面


最低的正常运动平面,身体两侧可以不 同。 每个节段的神经根支配一块以上肌肉, 大多数肌肉受一个以上神经节段支配。 肌力为3级的关键肌确定运动平面,该 平面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正常。
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Spinal Cord Injury
脊髓损伤 (SCI)
华北煤炭医学院康复治疗教研室 主讲人 马素慧
主要内容





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 康复护理问题及目标 康复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处理
2
教学目标



掌握脊髓损伤水平、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 掌握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目标 熟悉脊髓损伤康复护理问题 熟悉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 熟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脊髓的解剖学回顾
3
脊髓表面有6条纵沟: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各1条;前外侧 沟、后外侧沟各2条。
脊髓全长呈现2个膨大: 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 (L2—S3。
脊髓下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 续为终丝。终丝的周围为马尾。
4
颈膨大
腰骶膨大
马尾
尾神经
5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 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在人体 各器官、系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神经系统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 颅腔和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 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 系统相连。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6
脊柱


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 25个脊椎

颈椎(C)7个 胸椎(T)12个 腰椎(L)5个 骶椎(S)1个(5节)


E-正常

(4)脊髓休克的评定


阴茎海绵体反射出现 损伤平面以下出现任何运动感觉、运动
(5)痉挛的评定 (6)心理和社会状况的评定 (7)ADL的评定
42
(8)功能恢复的预测-1



C1-C4:颈肌。必须依赖膈肌起搏维持呼吸。 可用声控方式操纵某些活动。生活完全依赖 C4:膈肌、斜方肌。使用电动高靠背轮椅有 时需要辅助呼吸。生活高度依赖 C5:三角肌、肱二头肌。可能用手在平坦路 面上驱动高靠背轮椅,需要上肢辅助具及特 殊推轮。生活大部依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