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护嘱执行制度
医嘱护嘱执行制度
医嘱执行制度
1)医嘱必须由在本医疗机构拥有两证(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和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方可执行。
医生将医嘱直接书写在医嘱本或电脑上。
为避免错误,护士不得代录入医嘱。
2)医师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
如发现医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医师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
3)病区护士站的文员负责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管床的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4)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以防差错和事故发生。
执行医嘱时须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
5)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
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护士应及时在医师补录医嘱后签上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
6)病区每天所有患者的医嘱必须在当值组长的参与下统一总核对一次。
方法是:病区护士站的文员(由助理护士担任)打印出全病区所有患者当日的医嘱执行单后,交给当班组长和另一位责任护士一起,将打印出的医嘱执行单和医嘱进行一次总核对。
对于无法统一核对的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必须经第二个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7)病区医嘱执行单实施一人一日一单制。
医嘱执行单在科室专项保存。
护嘱执行制度
1) 护嘱是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或专科护士为帮助责任护士达到预期护理目标,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需要而下达的护理措施。
护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所需要采取的护理行为。
2)护嘱必须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下达或制订。
高级责任护士将护嘱直接书写在护嘱执行单上。
护嘱要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随时下达和调整。
护嘱下达前,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3)护嘱由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或助理护士执行。
下级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护嘱,不得擅自更改。
如发现护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上一级护士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
护嘱执行后由执行护嘱的责任护士在护嘱执行单上签全名。
4)上一级护士,包括专科护士、日(晚、夜)班组长或专科组长,通过查房、会诊、交接班等方式,每天上午评估护嘱、护嘱执行情况和护理效果,及时更改或调整护嘱。
5)护嘱要与医疗工作保持连续性。
遇专科护理方面的护嘱与医嘱有不一致时,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医嘱或护嘱。
6)护嘱应以指导低年资护士完成护理工作为原则,以确保护理工作的统一性、同质性、连续性。
附送:
医学与儿科临床实践探析
医学与儿科临床实践探析
1医学的概念
医学意为遵据的医学 ,也被称为求证医学、实证医学、有据医学。
其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医学研究在临床上包含3个方面,最佳研究证据:主要指从临床相关的研究、基础医学研究,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中产生的科学结论。
使诊断方法和手段更为准确和精确,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措施更为有效和安全。
临床专业知识技能:指临床医生根据专业知识,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精湛学识和敏锐的判断能力,高效率的对患者作出临床医疗决策的能力。
患者的需求:指患者对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等方案的不同选择和需要。
总体来说,医学是基于现有的最好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
2学习医学的意义
2.1掌握临床科学证据的重要性只有临床医生熟知和应用新的质量高的临床科学证据,才会对疾病诊治产生有利的影响。
例如:以前对孕妇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率,但多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产前应用苯巴比妥没有减少ICH的发生,不值得继续在临床上使用。
医学的系统评价将同类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其结论更为科学可靠。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不单是要提供新的科学证据,也应该非常重视将已有的许多最好的证据如何及时有效地用于临床第一线。
2.2获取临床科学证据的及时性虽然临床实践不断需要新的证据,但往往由于时间有限、教科书知识过旧以及所需杂志种类数量有限,临床医生常难以及时得到自己所需的、最可靠的临床证据。
在防治性研
究中,常用的最好临床证据来源于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
系统
评价是一种临床研究方法,它采用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比传统的文献
综述更系统、科学。
其基本过程是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
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必要时进行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即Meta 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而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在全面收
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包括了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同时依照新的同类研究结果随时更新,因此可使医生在短时间内获
得最新的所需临床研究信息。
2.3更新临床知识的必要性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逐渐过时,有研究显示医生掌握关于高血压的最新知识水平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之间
呈负相关。
因此临床医生如不注意获得临床医学研究的新证据,其部分临床知识将过时而不能适应临床决策的需要,从而将影响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