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笔下融为一炉。
儒释道墨法,皆为中国先秦诸子思想文化的最高结晶,让我们通过《天龙八部》,一览其悠久绵长的魅力。
“天龙八部”之名出自佛经,包括了八种神道怪物,这也注定了天龙八部成为一部佛教思想宣传片。
天龙八部通过萧峰命运的转折变化,传达了佛家众生平等,普度众生的思想。
萧峰是生于辽国长于大宋的契丹人。
从佛家的思想来看,中原群雄的行为就是属于过分执着于对世俗的追求,拘泥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排斥外族,简单认为本民族绝对是正义的,而少数民族一定是凶残嗜杀的。
这注定了萧峰一生的悲剧性。
当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份被揭穿时,江湖群雄马上把各种恶行都归到这本是大仁大义的英雄身上,并以最快的速度纠集起来对他进行追杀,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契丹人。
这正是儒家正统观念“夷人性恶”,“尊夏贬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表现。
萧峰为了民族大义,自杀身亡。
这些形象,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最高的人生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的光辉所在。
《天龙八部》里,武功最高的,大约要算那扫地僧了吧,须臾间制服两大不世高手,令慕容博萧远山死而后复生终于将其点化,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
称得上是金庸小说里一等一的高人,其胸怀之博大,早已经看破名利生死。
诚然,金大侠是无法给这位高僧取任何名字的,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在是真正的美只能由人感受,却不好描述。
扫地僧隐居於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
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这不就是道家思想的最高体现吗?
虚竹无心争斗,不想成为武林高手,反而最后能够天下无敌。
虚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林和尚,他对武艺看的很淡,只是把武艺看成强身健体的运动,而从来没有想过要提升武艺,成为绝顶高手。
他对一切采取的都是淡然的态度,最后却得到了一切别人挖空心思、拼上老命都得不到的福报。
他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虚竹没有威仪,不会处理政务,但他德性厚重。
灵鹫宫九宫部署都愿意为他而死,对他心悦诚服——这是天山童姥做不到的。
最后,所有人都联合起来,造了她的犯。
虚竹的德性就像大地一样,所以能够无言而教、不令而行。
这不是德行德性的力量。
虚竹因为一念救人,所以胡乱解开珍龙棋局;又因为一念救人,所以救走了天山童姥,学会了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又因为没有分别心,坚决救人,又从李秋水那里学会了小无相功。
并因吸取了二人的内力,成为天下内力最强的高手。
段誉出身大理皇室,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宋朝时期,推崇儒家文化,官方哲学以理学和心学为主,因此,作为大理世子的段誉,一直以来就受到很多儒家思想的影响。
从个人来说,他又对一些儒家经典,比如《周易》有着浓厚的兴趣。
其次,大理国本身崇尚佛学,还有万佛之国之称,历史上,又有很多代皇帝放弃帝位出家为僧。
而段誉从小就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他本人也十分崇尚佛学。
这样一来,就造成他性格中软弱迂腐的一面,就比如他想以和平之理规劝神农帮,反被胁迫服下断肠散。
同时,也使他产生了儒家的仁人之心,佛家的戒杀戒嗔,慈悲为怀。
反观慕容复,被上一代的因果缠身,最后因复国屡屡受挫而发疯。
他一心一意以祖传训诫为重,欲兴复大燕的国家大业,为人心机颇重、城府极深,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继承家传绝招“斗转星移”,是以此招而立下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名。
逆势而为的结果只能是最后众叛亲离,千方百计条条不成,以至于精神失常。
老子说:道法自然。
他妄想以一人之力实现一国之复兴,忙碌半生,目标仍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有一痴情表妹却又难以相爱,可以说是事业爱情两头空。
金庸小说深受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传统文化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构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