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探索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
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
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
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
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
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
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
日珥(色球层)
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
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
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
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
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
多)。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安放: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①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②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
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③发现目标后,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①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②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
内的目标星体③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
三、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
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体积约为地球的/49
2、观察月球:月球的形状: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暗---平原、低地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
没有天气现象
4、月球上的特征: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 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没有生命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
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味8个区域,命名外8个星座。
2、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
3、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
4、分别在下列空隙处按次序画出下列星座的图形:
5、北天星空的大熊座包含七颗星,其在天空呈斗状,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春、
夏秋、冬分别指示东、南、西、北。
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
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二、星图
1、天空中的所有星星都和太阳一样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以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一般是不同的。
3、有些恒星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有些恒星我们永远看不到。
天空中的不同恒星离地球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
4、星图: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的位置。
5、我们浙江全年可以观察到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等
一般规律:以北极星为中心向外延伸到以当地纬度数为半径的圆包围的范围内的星座都是我们全年可以观察到的。
第五节、月相
1、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主要是指我们能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态)
2、 月相产生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太阳照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3、月相变化的过程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分为: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
5、几个常见节日的时间和月相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
6、月相虽然有圆缺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月亮面貌本身却没有发生变化,即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貌对着地球,原因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都为29.53天。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太阳表面被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只在地球上的一定区域有时侯会看到。
1、 日食发生的原因: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的背面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
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于是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即月球遮住了太阳,我们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部分或全部即为日食。
可见: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成一直线,这时月相为新月。
2、日食的形成过程:太阳先从西边开始亏损,最后在从东边复圆。
3、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度左右的夹角,
日期(农历) 初1
初2--7
初7、8
初8--15
15、16 16---22
22、23
23---30
月相图形
月相名称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娥眉月
特 点
整夜晚
不见
上半月:看见亮面朝西,并且看
见的部分逐渐增大。
整晚上可见
下半月:亮面朝东,并且看见的
部分逐渐减小。
天体 地球
月球
转动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时间
1天=24小时
1年=365天
29.53天
29.53天
因此日食并非每个月都发生。
二、月食 (月全食和月偏食)
月球表面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折射的影响,发生月食时月食部分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古铜色。
月食有时长达1个多小时,而日食只有几分钟。
1、月食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在地球背光的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阴影区分A 为区B 与区,当月球全部进入A 区时就发生月全食,当月球一半进入A 区,一半进入B 就形成月偏食。
2、月食的形成过程:
月球先从东边亏损,最后从西边复圆。
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的原因和日食相同。
3、 日食和月食的比较(注意理解:日新(西)月异的两种含义)
一、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1、 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口诀(谐音):水晶地活木,头天海鸣)
2、 ①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上没有空气,不满了环行山。
②金星和火星是固体星,表面的气
体是二氧化碳 ③木星和土星在行星中体积较大,木星的显著特点是体积最大,土星的显著特点是有美丽的光环(有光环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④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
⑤土星的光环是由各种尘埃和固体小块组成。
⑥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 ⑦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⑧彗星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上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
⑨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天空的现象叫流星现象。
没有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3、银河系和宇宙层次: (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宇宙
日食
月食
原 因 月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 地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月球 三球位置 日----月----地 或 地---月---日
月---地---日 或 日---地---月
月相及时间 新月(初一)
满月(十五)
形成过程
亏损方向 先亏西 先亏东 可见范围 部分地区 半个地球以上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