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燕山大学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

燕山大学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

《金属工艺及机制基础》三级项目报告内容:下压辊轴的加工工艺制定班级: 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班小组成员:张中杰董超奇渠飞顾怀超黄波指导教师:邹芹朱玉英提交时间: 2015.6.18I一、课程任务及要求指导思想是力求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使工艺方案尽量简化,课程任务及要求如下:1.仔细理解题意,明确设计任务2.对零件制造的总体方案进行论证和选定,其中包括:(1)毛坯制造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比较,(2)主要表面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及选择。

3.毛坯生产工艺方案的分析,其中包括:(1)工艺性综合分析,(2)生产方法的确定,(3)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其他工艺问题的分析,(4)工艺图的绘制。

4.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其中包括:(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2)工艺基准的选定,(3)工艺过程的拟定,(4)工艺文件的编制,(5)各个工序机床、加工余量、夹具、刀具的选用,(6)绘制机械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工艺图5.完成全部工艺编制工作。

6.编写一份完整的工艺制定说明书,并列出参考文献。

二、工艺说明书内容1.第一部分:设计目录2.第二部分:工艺说明书及附件或附图3.第三部分:成员贡献及感想4.第四部分:参考文献三、工艺制定可选择方案(见下图)目录一、毛坯生产工艺方案的分析: (1)1.铸造选择 (1)2.锻造选择 (1)二、主要表面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及选择 (1)三、毛坯生产工艺方案 (2)1.铸造工艺设计 (2)2.锻造工艺设计 (5)四、切削工艺设计方案 (11)1.车削加工轴...........................错误!未定义书签。

2.轴上键槽的铣削 (14)3.填写冷加工工艺卡片 (16)Ⅰ铸造后切削加工工艺卡片 (16)Ⅱ锻造后切削加工工艺卡片 (18)Ⅲ下料机械切削加工工艺卡片 (21)五、成员分工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25)一、毛坯生产工艺方案的分析:1.铸造选择方案一:浇注时零件轴线呈水平位置,沿轴线水平分型(分模造型,最大分型面为最大圆柱面)容易造型。

方案二:浇注时零件轴线呈垂直位置,沿轴线竖直向下。

可以采用整模造型,虽然可以避免错形,但造型操作复杂。

综上分析,在保证铸造性能更好的前提下选择第一种方案。

2.锻造选择此轴类零件为单件生产,且形状简单,经上表的对比决定选用自由锻。

二、主要表面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及选择由于该轴大部分为回转表面,应以车削为主。

又因主要表面尺寸公差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值最小为(Ra3.2μm),应以车削加工为主。

所以加工顺序为:粗车——调质——半精车——磨削——退火——攻螺纹。

三、毛坯生产工艺方案1.铸造工艺设计(1)工艺分析,该轴的表面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铸造缺陷,可以直接把轴铸造出后加工键槽和内螺纹孔。

(2)选择造型方法,零件材料为45号钢,产量为1,且结构简单对称,可以选择砂型分模铸造。

(3)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方案一:浇注时零件轴线呈水平位置,沿轴线水平分型(分模造型,最大分型面为最大圆柱面)容易造型。

方案二:浇注时零件轴线呈垂直位置,沿轴线竖直向下。

可以采用整模造型,虽然可以避免错形,但造型操作复杂。

综上分析,在保证铸造性能更好的前提下选择第一种方案。

(4)确定加工余量,该轴为回转体,基本尺寸取φ42,查询表1-1取尺寸公差等级为CT13级。

再查表1-2得加工余量等级MA-j级。

查表1-3得φ42的加工余量为7.0㎜,轴向两侧的加工余量为10.0mm。

表1-1表1-2表1-3(5)确定起模斜度和收缩余量,经查表得该件的起模斜度为30’,收缩率取1.6%,故而得模样尺寸为φ50和长315㎜。

表1-4表1-5(6)铸造圆角,对于小型铸件,外圆角取2mm ,内圆角取4mm 。

(7)绘制出早工艺图。

2.锻造工艺设计(1)绘制锻件图(a )自由锻件余量和锻件公差可查有关手册,见表2-1。

(b )表2-1 阶梯轴类自由锻件余量和锻件公差 (双边) (mm ) 零件长度零件直径<5050~80 80~120 120~160 160~200 200~250 锻件余量和锻件公差(锻件精度等级F)<315 7±2 8±2 9±2 10±3 — — 315~630 8±29±210±311±312±313±4630~10009±2 10±3 11±3 12±3 13±4 14±4注:本标准适用于零件总长L 与台阶最大直径D 之比(L/D )大于2.5的台阶轴 此零件总长为300mm ,最大直径为42mm,由上表可查得余量为a=7,极限偏差为2。

(b)锻件图确定表2—2 台阶轴类锻件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mm)该轴总长是300mm,最大直径42mm,相邻左台阶直径为35mm,右台阶直径为35mm,由上表可知,锻台阶的高度为5-8mm时,锻处台阶最小长度为120mm。

又根据锻件余量为7mm,左侧台阶锻后直径为49mm,右侧台阶锻后直径为49mm,中间直径为56mm。

(2)确定锻造变形工艺方案(a)锻造方法选择:采用通用工具或直接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之间进行的锻造,称为自由锻造,简称自由锻。

自由锻的工艺灵活,锻造时金屑坯料只有部分表面与工具或上下砧面接触,其余为自由表面,坯料在水平方向进行塑性变形时流动自由,因而要求设备功率比模锻小;锻件形状和尺寸全凭锻工掌握和控制,因此生产效率低,锻件复杂程度和精度较低。

采用模具在锻造设备上进行的锻造称为模型锻造,简称模锻。

模锻时金属坯料表面与模具全面接触,坯料在进行塑性变形时流动不自由,受到模壁限制,因而要求设备功率大;锻件的尺寸和形状由终锻模膛控制,余量小,精度与效率都高,而且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自由锻造适合于单件、小批生产,模型锻造则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此轴类零件为单件生产,且形状简单,经按实际经济,生产效率对比决定选用自由锻。

(b)工艺方案:选用“拔长—压肩—锻台阶”的变形工艺方案,详见下表(3)计算毛坯质量及尺寸(a)坯料质量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坯切锻损锻烧==+++G G G G G G表2—4 坯料在加热和锻造中损耗量G 损()的计算G 锻 =2.5%~4%注:—切1D 头部分直径(dm )经查资料,可知 45号钢的密度:7.85g/cm 3经计算,可知 锻后,中间长度为26mm ,直径为56mm ;左侧台阶长度为238mm ,直径为49mm ;右侧台阶长度为58mm,直径为49mm 。

代入上述公式得所以坯料的总质量是(b)确定坯料尺寸轴类零件一般采用拔长方式锻造,但坯料截面积应该满足规定要求的锻造比要求,即坯max ≥F y F式中,坯F ——坯料截面积,2mmmax F ——经拔长后锻件的最大截面积,2mm y ——规定的锻造比 因此,采用圆柱坯料时,计max ≥D式中,max D ——经拔长后锻件的最大截面积,mm由于45号钢为碳素结构钢,其锻造比≥3,这里取y=3,所以取计=115D mm ,则由坯料总质量可知,其长度为(4)选定锻造设备根据坯料的原始直径和锻后直径,选择适当的锻锤。

直径大锤子小,不能保证锻件质量,生产效率低;直径小锤子大,动力消耗大,对锻件质量也造成不良影响。

表2—5 拔长坯料直径与锻锤吨位由上表可知,应选用150kg自有锻锤(5)确定锻造温度下表常见金属材料的锻造温度范围:(6)填写锻造工艺卡片表2—7 下压辊轴自由锻工艺锻件图四、切削工艺设计方案1.车削加工轴Ⅰ.确定加工方案该轴为传动轴,材料为45钢,于是选用 YT15的刀具,最高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查表可知用半精车即可达到要求,但在半精车之前需要进行调质处理。

(一)刀具选择:①刀材的选取;刀具材料在切削加工中常用的有:碳素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钢和陶瓷材料。

(1)碳素工具钢是含碳量较高的优质钢。

淬火后硬度较高、价廉,但耐热性较差。

这种刀具材料耐热性较低,常用来制造一些切削速度不高的手工工具,如锉刀、锯条、绞刀等。

较少用于制造其他刀具。

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而陶瓷刀具主要用于精加工。

(2)高速钢它是含w、Cr、V等合金元素较多的合金工具钢。

它的耐热性、硬度、耐磨性随低于硬质合金,但强度和韧度却高于硬质合金,工艺性较硬质合金好,普通高速钢如W18CrV是国内使用的最为普遍的刀具材料,广泛地用于制造形状较为复杂的各种刀具,如麻花、铣刀、拉刀、齿轮刀具和其他成形刀具等(3)硬质合金它是以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碳化物(WC、TiC等)作为基体,以金属Co等作粘结剂,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成的一种合金。

它的硬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高。

允许的切削速度比高速钢高数倍,但其强度和韧度均较高速钢低,工艺性也不如高速钢,因此,硬质合金常制成各种形式的刀片,焊接或机械夹固的车刀、刨刀、端铣刀等的刀柄上使用。

国产的硬质合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WC和Co组成的钨鈷类(K类),应用于铸铁类;一类是由WC、TiC和Co组成的钨钛鈷类(P),应用于钢类。

很明显,该车刀刀头选用钨钛②分析刀具的角度变化对刀具在工作中的的影响⑴主偏角:主要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参数,影响切削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副偏角还有减小副后面与已加工表面间摩擦的作用。

一般车刀常用的主偏角有45°、60°、75°、90°等;副偏角有5°~15°,粗加工时取最大值。

⑵前角:根据前面和几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前角又可以分为正前角、零前角和负前角。

当取较大前角时,切削刃锋利,切削轻快,切削材料变形小,切削力也小。

但当前角过大时,切削刃和刀头的强度、散热条件和受力情况变差,将使刀具摩擦加快,耐用度降低。

甚至崩刃损坏。

若取较小前角,虽切削刃和刀头较强固,散热条件和受力情况也较好,但切削刃变钝,对且削加工也不利。

前角的大小常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和加工性质来选择。

当工件材料塑性大、强度和硬度低或刀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好精加工时,去大的前角;反之取小的前角。

如用硬质合金车刀切削结构钢件,前角取10°~20°,切灰铸铁时可取5°~15°等。

⑶后角:后角的主要作用减少刀具后面与工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锋利和强度。

后角大,摩擦小,切削刃锋利。

但后角过大,将使切削刃变弱,散热条件差,加速刀具磨损,反之,后角过小,虽切削刃强度增加,散热条件变好,但摩擦加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