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版)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12年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版)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12年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12年版)一、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指数1、道路交通规划体系符号:P1定义:针对城市的交通发展,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主要评价内容:(1)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编制公共交通规划;(3)编制停车设施规划;(4)编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5)编制交通安全管理规划;(6)编制城市交通年度报告。

单位:无2、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符号:P2定义:建立由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根据交通需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城市发展要求,进行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1)有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2)将交通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城市交通问题专题会议;(3)设立工作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的综合协调常设机构;(4)机构负责人为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成员包括规划、建设、公安交通、交通运输、教育、园林、市政、城管执法等部门人员;(5)组织协调、跟踪落实与监督考核机制完善;(6)具体工作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

单位:无3、交通影响评价符号:P3定义:建成区内实际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例。

单位:%4、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机制符号:P4定义:建立多部门合作、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决策科学的交通秩序综合治理机制。

主要评价内容:(1)利用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工作;(2)定期开展交通拥堵节点和交通秩序乱点排查工作;(3)制定交通秩序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实施计划,任务分解、工作责任及进度目标明确;(4)重大交通建设和改善项目征求公众意见;(5)持续开展严重违法行为整治行动;(6)建立严重交通违法与银行信贷信用考评、机动车保险费率挂钩制度。

单位:无二、道路通行条件指数1、道路网密度符号:P5定义: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

单位:km/ km2表5 道路网密度分级表2、人均道路面积符号:P6定义:市区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与市区人口(包括农业人口)的比值。

单位:m2/人3、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符号:P7定义:根据城市特点(除部分山区城市外),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建设了步行道(人行道)系统、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无障碍通行系统,综合考虑连续性、舒适度和安全性,加强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主要评价内容:(1)城市建成区内主次干道两侧均设置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且系统连续,路权有保障;(2)步行道上设置盲道,并进行了无障碍坡道处理,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引道;(3)步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必要的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没有被其他市政设施、车辆等非法占用;(4)步行道、非机动车道有适当的提示标识或警告信息,标线施划准确、清晰;(5)按标准设置了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6)制定了步行道、非机动车道维护及管理办法。

单位:无4、百辆汽车社会公共停车泊位数符号:P8定义:市区平均每百辆注册汽车(折算成当量小汽车)占有建成区内社会公共停车场(不包括路内停车泊位)的机动车泊位数。

单位:个/百辆5、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符号:P9定义:建成区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不含体育场馆)、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大型建筑单位面积平均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

单位:个/百平方米表9 大型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分级表6、路内停车系统符号:P10定义:建成区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的规范程度及水平。

主要评价内容:(1)城市道路禁止或允许停车的标志标线设置完善,指引信息准确、连续;(2)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位置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3)路内停车泊位数量占所有停车泊位数量的比例不超过15%;(4)主干道双向违法停放的机动车数在4辆/km以下;(5)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措施。

单位:无7、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符号:P11定义:建成区内规范设置的标志、标线、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中央隔离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占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总量的比例。

评价内容:(1)交通标志的规范设置率在95%以上;(2)交通标线的规范施划率在95%以上;(3)交通信号灯的规范设置率在85%以上;(4)行人过街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在80%以上;(5)中央隔离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在80%以上。

单位:无表11 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分级表三、绿色交通发展指数1、公共汽电车万人拥有量符号:P12定义:公共汽电车标台数量与市区人口(万人)的比值。

单位:标台/万人2、公共交通覆盖率符号:P13定义: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圆心、以300米为半径的圆;相交部分不得重复计算)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

单位:%表13 公共交通覆盖率分级表3、公共交通分担率符号:P14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

其中总出行量包括机动化出行和自行车出行,不包括步行。

单位:%表14 公共交通分担率分级表4、步行分担率符号:P15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全方式)中,选择步行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

符号:%5、自行车分担率符号:P16定义:近年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全方式)中,选择自行车(包括普通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例。

符号:%6、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符号:P17定义: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长度占主干道总长度的比例。

单位:%表17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置率分级表7、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符号:P18定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要评价内容:(1)公共交通车辆高峰时段平均运送速度在16km/h以上;(2)公共交通车辆的准点率在80%以上;(3)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率在20%以上;(4)公共交通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在100万公里/次以上;(5)实施合理的公交票价体系;(6)建立公交综合查询和信息服务系统;(7)建立智能化公共交通车辆运营调度系统。

单位:无四、交通科学组织管理指数1、路口渠化率符号:P19定义:建成区内合理渠化了的交叉路口的数量占应渠化交叉路口(车行道宽度在6米以上道路的路口)数量的比例。

单位:%2、交通指挥系统应用符号:P20定义:建立由综合信息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平台有机结合构成的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对交通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具有组织协调、指挥调度辅助决策能力。

主要评价内容:(1)具有区域或线协调信号控制功能;(2)利用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定期巡视路况,及时发现交通事件和违法行为;(3)建立基于P-GIS的具备应急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决策支持和执行监督能力的集成指挥平台且有效发挥功能;(4)建立警用车辆定位和单警定位系统且有效发挥功能;(5)建立交通流和交通事件采集系统且有效发挥功能;(6)具有交通信息发布功能;(7)基层警队建立具有局部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功能的勤务指挥室。

单位:无表20 交通指挥系统应用分级表3、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符号:P21定义:建成区内采用协调控制方式的信号交叉口占所有信号交叉口的比例。

单位:%表21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分级表4、交通诱导设施设置符号:P22定义:利用各种诱导设施对交通参与者出行、停车等行为进行诱导,有效均衡道路网上的交通需求。

评价内容:(1)依据重要道路、交叉口、停车场分布情况,科学设置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2)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设置清晰、连续,设置点位覆盖率高;(3)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布交通信息;(4)利用互联网发布交通信息,或可以利用手机、语音呼叫中心、车载终端等方式发布交通信息;(5)发布的交通信息包括路况、交通管制、道路施工、停车场位置、停车状况信息等内容;(6)发布的交通信息及时、准确。

单位:无5、占用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符号:P23定义:长时间占用城市道路的施工作业,应采取有效的交通组织措施,保障施工现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不引发严重交通拥堵。

主要评价内容:(1)占路施工作业控制区范围设置合理,修建了临时便道;(2)施工作业控制区周边道路设置施工预告标志、绕行标志和其它临时指路标志,引导车辆通行;(3)施工作业区周围设置了连续封闭的围板、路栏或锥形交通路标等设施;(4)施工围挡上设置了高亮度施工警告灯,并在傍晚及雨、雪、雾天气时开启;(5)加强施工监管疏导,在施工现场设置了交通引导员;(6)占用道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施工作业在施工前制定了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单位:无6、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率符号:P24定义:市区范围内按照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起数(含自行协商解决事故)占事故处理总数(含自行协商解决事故)的比例。

单位:%7、交通管理勤务机制符号:P25定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配置合理、考核目标明确、具有较高接处警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

主要评价内容:(1)建立警情分析制度,警力根据警情动态部署;(2)实施科学、合理的执勤民警工作绩效考核机制;(3)重要道路交叉口、路段和出入口见警率高;(4)路面执勤民警主动疏导交通,积极查处违法行为;(5)建成区内从接到报警到民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白天在10分钟以内,夜间在15分钟以内;(6)执勤民警路面执法行为文明规范。

单位:无五、道路交通运行安全状况指数1、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符号:P26定义: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的平均行程速度。

单位:km/h表26 高峰时段建成区主干道平均车速分级表2、高峰期交叉路口阻塞率符号:P27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周期性严重阻塞路口数量占主干道交叉口总数比例。

单位:%表27 高峰期交叉路口阻塞率分级表3、万车死亡率符号:P28定义:全市平均每万辆机动车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单位:人/万车表28 万车死亡率分级表4、一次死亡多人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符号:P29定义:辖区内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起数。

单位:起六、交通文明素质指数1、主干道交通出行守法率符号:P30定义:建成区主干道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守法出行的情况,以及机动车遵守停车、减速让行标志标线和在人行横道前按规定让行的比例。

评价内容:(1)信号灯路口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95%以上;(2)信号灯路口非机动车出行守法率在85%以上;(3)信号灯路口行人出行守法率在80%以上;(4)两侧支路路口遵守让行标志、标线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5)在人行横道前按规定让行的机动车比例在70%以上。

单位:无2、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比例符号:P31定义:全市因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

单位:%表31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事故比例分级表3、中小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符号:P32定义:全市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学生数占所有中小学生数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