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报告(论文)1.绪论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
教学观念的更新,人才模式的改变,迫切需要教材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
2、简介建筑从广义上讲,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
建筑也是一个统称,既包括建筑物也包括构造物。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是我国的建筑方针,这就是建筑的三大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建筑构造”课自身的特点(1)“建筑构造”课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的程度高,关联性强。
“建筑构造”课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
非建筑领域的包括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学知识等,建筑领域的包括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经济、建筑设计等。
而且需要在学习“建筑构造”的过程中,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并能交叉和重叠,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才能使学生拥有“活学活用”构造原理和方法的基础。
建筑市场上新材料层出不穷、新技术应用广泛,建筑构造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可以说建筑构造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如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出现,带来了防水构造的发展,要完成这一构造就必须了解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材料性能,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受力特征,施工中要采取的构造处理,任何没有考虑到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构造设计的失败。
所以仅从书本出发的记忆性的建筑构造学习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学习“建筑构造”的关键是掌握不同材料、不同构造的连接。
我们把这些连接部位称为“节点”。
以建筑防水节点为例,仅从墙面(包括墙上的门窗)和屋面防水来看,这里涉及不同的部位(墙体、门窗、屋顶等)、不同方向的表面(竖向的墙面、门窗,以及水平方向的屋面)、不同的防水材料(墙面的灰浆或石材、门窗的玻璃及其框、扇材料等),这些防水节点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防水构造设计。
(2)“建筑构造”课的知识内容庞杂琐碎,更新速度快。
建筑构造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围护系统(保温、隔热、防水、防潮、隔声、防火)的构造做法、建筑装修构造做法,以及隔墙、隔断、门窗、建筑变形缝的构造做法。
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具体到某一个构造(如外墙保温构造),则依据材料、做法、具体位置的不同拥有各式各样的构造形式,要想通过“建筑构造”课记住所有的构造形式是绝对不可能的。
按照《建筑构造》教材理顺“建筑构造”的体系是基础,但要学好“建筑构造”就必须在掌握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活学活用”。
建筑构造形式的发展突飞猛进,课本上的知识往往落后于当前的工程实践。
如玻璃幕墙构造是当前建筑设计中使用比较多的构造形式,在技术更新的推动下,大量的新构造不断出现,要想使学生对其有所掌握就必须把它引入课堂。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基本的构造解析,让学生掌握基本构造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能够对新构造有分析能力,以利于学生对建筑构造知识的灵活掌握,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挥建筑构造的专业长处,具体设计时能够做到思路活,上手快。
3墙体一、墙体的分类墙体分为内墙和外墙。
内墙指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体:外墙指建筑物四周与室外接触的墙体。
墙体分为横墙和纵墙。
纵墙指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的墙体,横墙指沿建筑物宽度方向的墙体。
横向外墙又称为山墙。
纵墙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
外纵墙又称檐墙。
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等传下来的荷载;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非承重墙包括自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体称为自重墙;仅起分隔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在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有自重墙和隔墙)。
框架结构中,填充在两柱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悬挂在建筑物框架梁柱的外侧起围护作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幕墙的自重由其连接固定部位的梁柱承担,有金属幕墙、玻璃幕墙等(在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有填充墙和幕墙)。
墓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顶层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架结构。
按所用材料不同和墙的结构形式分类墙体可以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和混凝土墙等。
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之间的墙体称为窗下墙,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
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三种。
(1)实体墙。
实体墙是由普通黏土砖级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砖墙、砌块墙等。
(2)空体墙。
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也可以用具有孔洞的材料建造墙,如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等(3)复合墙。
复合墙有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
按施工方式分类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墙体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三种。
块材墙: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例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
板筑墙:板筑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筑材料捣实而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现浇混凝土墙等。
板材墙:装配式板材墙是以工业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出大型板材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墙体。
例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各种轻质条板内隔墙等。
这种墙体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不受气候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一、墙体的承重方案及设计要求1.墙体的承重方式墙体有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内框架承重2.墙体设计要求墙体在建筑中起着围护、承重、分隔空间等作用,所以墙体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其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满足相应的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
如砖墙与砖、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关;混凝土墙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承重墙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体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的间距有关。
一般可通过增加墙厚,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选择墙体的合适高厚比,增加壁柱、墙垛、圈梁、设置构造柱等办法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2)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性能。
我国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墙体作为围护构件应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此外还应具有隔声。
防火。
防潮等功能要求这也是国家实现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三、防潮层1对制作成功的冷底子油进行涂刷工作要保持找平层的平整和洁净。
先涂刷一层薄薄的油层,注意要均匀,不能出现气泡、空白及麻点等情况。
在铺毡前1h~2h进行涂刷是为了保证油层干燥且不被灰尘弄脏。
卷材铺贴的一般要求卷材防水层的施工开始前要保证屋面其他工作已经顺利结束。
在进行铺贴时,对于房屋存在高低跨或多跨的情况时,应遵循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来进行铺贴工作。
而对于单跨房屋来说,应先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对排水集中的部分进行铺贴,坡与立面的卷材应由下向上进行,保证卷材按照流水的方向搭接。
铺贴的方向一般按照屋面的坡度决定,当坡度在3%以内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方向进行铺贴;坡度在3%~15%时,卷材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平行或垂直于屋脊的方向进行铺贴,以此避免卷材溜滑的情况发生。
当卷材平行于屋脊方向铺贴时,长边搭接应不小于70mm;短边搭接则要求平屋面不小于100mm,坡屋面不小于150mm,相邻的两幅卷材边接缝的错开应不小于500mm;上下两层卷材应错开1/3或1/2幅度,如图1所示。
图1卷材平行屋脊时的铺贴搭接要求不小于500100~150不小于70流水方向13321/3或1/2宽注:1—第一层卷材;2—第二层卷材铺贴要求;3—干铺卷材条宽300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按照流水的方向进行,垂直屋脊的搭接缝应顺主导风向进行,卷材垂直于屋脊处时的铺贴要求大于15%大于15%≥200×2主导风向主导风向主导风向a)平面b)剖面≥200×2需注意的是,上下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进行铺贴。
当屋面为坡度超过25%的拱形屋面或天窗下面坡面上,应尽量避免短边搭接,如必须进行短边搭接时,对于搭接处卷材下滑的情况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沥青胶的涂胶工作沥青胶的涂胶工序一般采取的是浇油法或是涂刷法进行。
浇涂的厚度一般在1mm~1.5mm之间即可。
但宽度比一般的油毡要宽出一些。
浇涂前最好先弹出墨线,以此避免油毡歪斜的情况发生。
在实施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油毡一定要铺平压实,粘结紧密,把气泡引导出来后再将边缘进行密封。
如在工作进行时就发现气泡,空鼓,应立即割开放气,然后进行补胶修理。
在压贴油毡时被挤出的沥青胶应及时清理。
空铺法铺贴油毡,一般是在找平层干燥度不够或排气屋面才使用的方法。
在进行空铺法贴最初的油毡时,不满涂浇沥青胶。
花撒法a)花铺b)条铺c)中空铺排气槽和出气孔的做法排气槽与出气孔主要用于排除基层中多余的水分。
在隔热保温层中设纵、横排气槽注:1—大孔径炉渣;2—干铺油毡条宽250mm1211408080140图4中明确显示了隔热保温层中的横、纵排气槽。
排气槽一定要随时保持通畅,在施工时需注意不要将排气槽孔堵塞,在填大孔径炉渣松散材料时,不必太紧;砌砖出气孔时,要注意灰浆,灰浆不能堵住洞,出气口不能出现进水和漏水的情况。
2沥青防水层的铺设方法铺设沥青防水层主要有冷粘法、自粘法和热熔法三种。
冷粘法铺贴卷材在进行时应均匀涂刷胶粘剂,避免出现漏底和堆积的情况,要排尽铺贴卷材下的空气,然后进行辊压,以保证粘结的效果达到最好。
铺贴卷材时应保持卷材平整顺直,对搭接的尺寸要把握准确,不能出现扭曲、褶皱的情况。
接缝口处应用专业的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能小于10mm。
施工时要将厚度不小于1mm的弹性沥青胶粘剂均匀的涂刷在构造节点部位包括周边200mm范围内。
完工后立即将一层聚酯纤维无纺布粘贴在胶粘剂涂刷区域,将厚度为1mm的胶粘剂涂在布上。
可用胶皮刮板进行基层胶粘剂的涂刷。
在涂刷时需注意的是要均匀的涂刷、不漏底、不堆积,其厚度以0.5mm为宜。
搭接缝应涂满胶粘剂,在胶粘剂溢出时,用溢出的胶粘剂刮平封口。
接封口应用专业的密封材质封严,宽度不能小于10mm。
3铺贴卷材的热熔法此方法在铺贴前应用火焰节热器对卷材进行均匀的加热,要严格防止过分解热或烧穿的情况发生(对于高聚物改性沥青的防水卷材来说,如果厚度小于3mm,则不需使用加热熔法进行加工)。
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进行卷材的滚铺,尽量排空卷材下的空气,并实行辊压以此保证粘结的牢固性。
使用热熔法需注意的是,卷材接缝部位必须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铺贴卷材时应保持平整顺直,不得出现空鼓的现象,搭接尺寸应拿捏准确,不得出现扭曲、褶皱的情况。
在施工前要把基层上的杂质处理干净,然后在基层上进行均匀的处理剂涂刷。
待处理剂干燥后,依据设计节点构造进行处理工作。
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卷材进行排布和定位、画线、弹出基线;热熔时,应保证卷材沥青膜底面朝下,对正粉线,当火焰喷射枪对准卷材与基层的结合面的同时对卷材与基层进行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