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1-2)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1-2)

第二章
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
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太阳黑子图片
太阳黑子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水星及其表面图片
水星及其表面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金星图片
金星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地球的卫星摄影图片
地球的卫星摄影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地球与月球
地球与月球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太阳系起源的假说(二) (续)
在20世纪中叶出现的各种星云说中,霍伊尔(F.Hoyle)的学说较有代 表性。霍氏认为,太附系开始时是一团凝缩的星云,温度不高,转动角速 度因逐渐收缩而加快。当初始的太阳星云收缩到现今水星轨道之内不远处 ,就出现了自转不稳定,星云外部不再收缩,两极渐扁,物质因此而抛出 ,形成一个环绕“原始太阳”的盘状物,其质量仅为太阳的百分之一。中 心的“原始太阳”与圆盘脱离以后,继续收缩,不再分裂,最后形成太阳 。圆盘与太阳脱离后,质量不再增加,最后形成行星。 由于继续收缩的太阳具有磁场,而圆盘星云内有电离气体,太阳与圆 盘内缘产生一种磁致力矩,使太阳的角动量转移给圆盘,因而由圆盘形成 的行星具有较大的角动量。在原始太阳从50倍太阳半径收缩到1倍太阳半径 的过程中,表面温度保持为3500度左右,在地球轨道附近地区,沸点低的 挥发性物质相继逃逸,而不易挥发的铁,镁、硅等元素则凝聚为尘粒,通 过碰撞粘合而形成块状物质,直径小于1米的固体留在类地行星的区域而形 成类地行星。在木星、土星轨道附近的地区,沸点低的物质可以保留,因 而使得土星、木星的化学成分与原始星云以及太阳相近,H,He最多。在天 王星、海王星的空间附近,由于逃逸速度小,H和He大部分逃逸,剩下的多 为C,N,O与H2O等物质。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行星自转示意图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日冕
日冕: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稀薄部分,由太阳表面伸展出数百万公里,包含着 铁、镍和其他气体的极高度电离的原子,这表明温度有几百万度,日全食 时肉眼观看它的外貌像是环绕月亮黑色圆盘的珍珠灰色光环,但在其他时 候要用日冕仪才可观测到。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如何学好本课程
• • • • • 阅读参考书籍 听、记、问 掌握基本概念 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了解数学方法的应用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第二章 地球的起源、运动与结构
太阳系及其组成与演化 地球的转动与轨迹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⑸彗星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大行星位置排列示意图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小行星、彗星 大行星卫星图片
彗星
小行星
月球
木星的卫星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太阳系主要成员的基本特征
2.1.2 太阳系主要成员的基本特征
Distance (AU) Radius (Earth's) 109 0.38 0.95 1.00 0.53 11 9 4 4 0.18 Mass (Earth's) 332,800 0.05 0.89 1.00 0.11 318 95 17 17 0.002 Rotation (Earth's) 25.36* 58.8 244 1.00 1.029 0.411 0.428 0.748 0.802 0.267 # Moons 9 0 0 1 2 16 18 15 8 1 Orbital Inclination --7 3.394 0.000 1.850 1.308 2.488 0.774 1.774 17.15 Orbital Eccentricity --0.2056 0.0068 0.0167 0.0934 0.0483 0.0560 0.0461 0.0097 0.2482 Obliquity --0.1° 177.4° 23.45° 25.19° 3.12° 26.73° 97.86° 29.56° 119.6° Density (g/cm3) 1.410 5.43 5.25 5.52 3.95 1.33 0.69 1.29 1.64 2.03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序言 地球的起源、运动与结构 地球形状、密度及重力场 地球的磁场 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 地球内部的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 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场 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与地震层析成像 实验与计算地球物理 若干热点问题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章 序言 什么是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学研究那些内容?
地球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球物理的发展 地球物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定义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现 象,以及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地球各层圈结构构造、地球物 质的分布及迁移的关系的学科。(Geophysics)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航天飞机摄影图片“非洲角”
航天飞机摄影图片“非洲角”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火星图片
火 星 图 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木星图片
木星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土星图片
土星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天王星图片
天王星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海王星图片
海王星图片
Sun Mercury Venus Earth Mars Jupiter Saturn Uranus Neptune Pluto
0 0.39 0.72 1.0 1.5 5.2 9.5 19.2 30.1 39.5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轨道特征
⑴轨道的规律性
共面性:行星轨道平面几乎平行,且与太阳赤道面平行。
同向性:行星公转方向,除金星、天王星和冥王星以外,都与太 阳自转方向一致,为逆时针方向。 近圆性:行星轨道偏心率小,除水星(0.206)和冥王星(0.248) 以外,均小于0.1。
⑵日距分布特征——Bode定律
rn = 0.4 + 0.3× 2n
其中n为行星秩序数,水星取-∞,金星取0,地球取1,火星取2, 小行星取3,…,冥王星取8。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太阳系起源的假说(二)
⑶ 原始星云说 原始星云说属于‘渐变说”范畴。这种学说认为,太阳系乃由同一原 始星云物质形成,行星和卫星是由一度围绕太阳的星云盘物质凝聚而成的 ,并非某种偶然突变性事件的结果。 1755年,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 云说。他认为形成太阳系的物质基础是星云,即大团的旋转着的气体和尘 埃,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自引力,即星云各部分的相互吸引的引力。康德 认为处在混沌之中的宇宙初始物质由于引力作用集结起来,更大的和更密 集的一些质点开始把周围较小的和比较不密的质点吸引过去,以后较小的 物质凝团继续向业已形成的中心体靠近,由于相撞使中心体获得了更大的 旋转惯量和热量,并产生了巨大的灼热天体——太阳。随着旋转速度加大 ,大量微小尘埃物质在旋转着的原始太阳的赤道上集中起来,形成了扁平 的星云盘。之后,在星云盘的边缘部分形成了物质集中的中心,并从这些 中心产生了行星和环绕行星的卫星。在41年以后,拉普拉斯提出了和康德 相似的“原始星云说”。
• 基于地球物理学理论的探测技术,为人类创造财富, 为人类“排忧解难”,…….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最初,地球物理学研究就是从对地球的观测开始的,所以 地球物理学研究是建立在对地球充分地观测基础进行的。 地球物理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 • • 观测方法研究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研究 模拟真实对象的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验 推测真实对象反演计算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冥王星图片
冥王星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二章
陨石图片
陨石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星云图片
星云图片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太阳系起源的假说(一)
2.1.3 太阳系的起源
自从1775年康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星云说以来,先后出现 了几十种假说。归结起来,主要有“灾变说”、“俘获说”、“原始星云 说”和“次生星云说”。 ⑴ 灾变说 灾变说认为,太阳是先形成的,由于某个事件,如一个恒星与太阳相 撞或距离很近时,从太阳中“拉出”一部分物质,并赋予巨大的转动角动 量,这些物质后来逐渐形成了行星及其卫星。 ⑵ 俘获说(陨石说) 俘获说也是认为太阳是先形成的,但与灾变说不同的是,它认为原始 行星物质是来自其它星际,被太阳的引力俘获而来的,如陨石。
应用地球物理——资源勘察、灾害调查、环境监测、工程检测、军 事战略……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地球物理学从19世纪末到20本世纪初已形成体系,但对地球物理现象 的观察和探讨,从远古就开始了。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从亚那萨哥拉时代已把大地看成球体;公元前 三世纪,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运动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重量 成比例;战国时期,我国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指引方向;公元三 世纪我国东汉的地震学家张衡成功地进行了地震观测;公元八世纪,我国 唐代的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独立得出地球圆周长,其误差约小于20%; …… 公元16世纪以来,作为物理学中热门,地球物理学得到较快的发展。 伽利略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物体坠落的路径与它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 正比,而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无关;里舍(在利用摆钟从巴黎到南美进行天文 观测时发现重力加速度在各地并非恒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推算 的地球扁率;南斯拉大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1909年研究阿尔卑斯地区的 区域地震波震相时发现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Moho)界断面;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