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形态(词形变化)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2、音位的条件变体是一定语言中各有一定的出现条件而同属于一个音位的几个音,条件变体中的各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中。
3、克里奥耳语又叫混合语,是指因语言远征而产生的特殊语言形式。
当洋泾浜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成为儿童一代的母语时,它就成为了克里奥耳语。
它和洋泾浜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其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
4、互补关系是指在某一具体语言中,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
5、对立关系是指在某一具体语言中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
判定对立的方法是替换。
6、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7、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符号用“/ /”表示。
音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
8、组合的递归性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这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
表现形式:套合、联合。
9、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分为性、数、格、体、时、人称、态,特点:⏹民族性⏹必须有语法形式表示⏹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一语法范畴的各个项是相互对立的、排斥的。
⏹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10、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汇意义之外的意义,语法意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和语法形式的结合。
11、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归纳而形成的类别,就叫做语法手段。
包括综合式(交替法(内部屈折)、重叠法、重音法、异根法),分析式(借助实词以外的形式或词与词的结合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12、词汇意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即由一定的语音形式承载的意义内容。
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
13、亲属语言(课本为准)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
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简答问答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区别1、概念的不同2、抽象和具体的对立3、有限和无限的对立4、一般和个别的对立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规则及语词均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予规范,语言规则及词语是言语活动的基础。
2、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交际工具,交际功能是其基本特征1、语言是适应人类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2、交际功能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3、人们运用语言作为工具互相交往,交流思想。
(二)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语言没有阶级性,但可有不同的风格变异。
(三)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非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2、非语言交际工具是语言的辅助工具(1)语言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非语言交际工具都是语言的辅助手段,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不独立的。
(2)非语言交际工具无论是在交际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与语言相比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特点(一)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就是说,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表现举例:①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②同一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所表达的意义不同在汉语中表达哀、挨、矮、爱等意义;在英语中表达我的意义。
在汉语中表示一、姨、椅、易等意义,俄语中表示和的意思。
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
(二)线条性: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济-南-大-学总结:任意性指音与义的结合;线条性指符号与符号的组合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的表现所谓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语言符号系统,就是说语言符号中的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种种规律性的联系,并且彼此互相制约。
通常认为,语言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诸要素构成。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组成规则)所谓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一)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
(二)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他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他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又叫联想关系。
简单地说,语言符号的类聚(类别)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5、组合和聚合的关系组合和聚合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区别主要有:1、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听得见的关系,而聚合关系只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
2、组合关系是有顺序的,聚合关系是无顺序的。
3、组合关系是可数的,聚合关系是不可数的。
联系主要有:1、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关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货源,聚合关系的形成,又靠组合提供框架。
它们无时不在地统一在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一对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在一种语言里,构成语言系统的各语言子要素系统同样也依靠组合、聚合来运转。
6、词义概括性及表现形式词义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概括抽象出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个别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词义概括性的表现一般性:词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
模糊性: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全民性:指词义没有阶级性。
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全民共同理解的。
7、语境对词义的影响1、语境表现出词语组合的选择性。
词义的组合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具有概括性的特点3、语境使词义增加临时义。
修车。
洗车。
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
[+损坏][+脏]4、语境能使词的色彩义发生变化。
词汇意义可以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酒、肉:有酒有肉/酒肉朋友5、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多义词对语境具有依赖性黑煤窑累死人了。
黑煤窑累死人了,被依法取缔了。
8、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渐变性指语言的发展方式不是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渐变性规律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稳固变化2、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规律是指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总体来看,词汇发展较快,语音、语法较慢。
✹在同一要素内部,发展也不平衡。
✹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9、语言融合的原因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语言替换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替换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客观条件: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10、举例说明归纳音位应遵循的原则(例子略)1、对立关系: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可以归纳为不同的音位。
对立关系是归纳音位的最重要的原则2、互补关系: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一般归并为一个音位3、音感差异(当地人):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所谓音感差异应以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的感觉为依据。
11、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概念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和增音等。
分类1、同化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在两个音中,不起变化的音叫同化音;受影响而起变化的音叫被同化音。
根据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的位置,可以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2、异化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大体说来,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3、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
汉语的轻声音节就是弱化音节4、脱落。
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做脱落。
5、增音。
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音素,这叫增音。
12、世界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特点及其代表语言(一)孤立语(词根语)1、词序严格2、虚词十分重要3、复合词多,派生词少(二)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序相对不重要。
⏹一个变词语素可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可用不同的词形变化表示。
⏹词干和词尾结合紧密。
(三)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
⏹变词语素与语法意义一一对应。
⏹词干和词尾结合不紧密。
(四)复综语⏹突出特点: 分不出词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