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解质(微课)
教学目标: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会判断物质是否是电解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掌握、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整个自然界的物质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判断。
教学内容
【思考】为什么有的灯泡亮有的不亮?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大部分有机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以及NH3 )
【设问】1、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吗?
——从概念知比如单质就不是电解质。
【问题与思考】:
Cu、Fe、NaCl、NaOH、BaSO4 、AgCl 、SO2、NH3、
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2、BaSO4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则BaSO4等为非电解质,正确吗?
BaSO4难溶于水,因此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很难测出其导
电性,但BaSO4熔融时能够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3、CO2溶于水后能够导电,它是电解质吗?
电解质必须是电解质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是电解质。
SO2、SO3、NH3等溶于水之后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的新
的物质导电,所以他们都不是电解质。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