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点子

金点子

一、活动主题
新青年,新城市——我为“城市病治理”献点子
二、参与对象
市直机关各直属团组织全体团员青年。

三、征集内容
围绕“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教育问题”等五大城市病治理征集金点子。

1.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征集关于“如何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金点子。

征集重点: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主题,探讨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取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双赢”,找到文化遗产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1、通过“保老城、建新城”,完全可以在名城保护与城市化推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对于旧城区有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的遗产进行圈地保护,在周围设置围墙标识,对于占地较多文化价值高的地方,可以设置文化保护点,同时也能作为城市旅游文化的宣传地,针对文化价值、观赏价值的高低,可以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用于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费用。

将城市建设的重心统一转移到新城区,做好城市规划,保留老城区的自然风貌,加强新城区的建设力度,将老城区的规划放在旅游、文化研究为主的地方,将新城区作为商业住宅中心建设,建设新老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路线,一来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二来方便游客在新老城区之间的返还。

2、对于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村落、地区设置文化保护区,对于保护区内容易对文化遗产造成侵蚀的工农行业,进行整改搬迁。

3、大力宣传文化遗产、加大旅游业的投入。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增加人性化的要素,显得尤为迫切。

比如:旅游团队游览的时间安排;高峰时期人流的疏导;长假黄金周旅游高峰期的计划和控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宣传和管理;妥善监管遗产景区内的饮食卫生、住宿安全、购物质量等。

对于破坏、侵蚀、涂鸦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4、在大中小学生之间宣传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名片,发动青年学生自主进行宣传维护保养工作,使保护文化遗产的观点深入人心。

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征集关于“如何预防、治理城市霾问题”的金点子。

征集重点:围绕“城市霾问题治理”的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以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空气污染指标,治理和防范城市霾污染。

关于城市的霾污染污染,主要是是涉及汽车尾气和工厂的废弃排放造成的。

一是要整改不符合排放规定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由于城市规划的变迁,一些靠近市区的工厂已经不符合城市规划的标准,必须整治,能在标准范围内整改的就地整改,不能的要求搬迁,可以在城市周边设置工业区,统一进行管理,对于不服从整改或者管理的企业必须进行严惩,严重污染者停产整顿。

二是控制机动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

首先是排气,根据伦敦治霾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提倡在汽车排气系统安装净化器,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可以将安装净化装置的费用纳入购车税,一来降低买车需求,二来可以促进环保。

其次加大力度研究新能源。

提倡和开发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绿色出行。

将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观点传播到每一个人,在对工厂、机动车辆的排放污染进行宏观控制的同时(对工厂整改、对车辆限牌限号),此外,为了减少车辆排放,提倡企业上下班使用班车接送,学校使用校车接送,以
减少机动车污染的排放,并缓解交通压力。

四是,规划城市建设,加大绿化投入。

在路面较宽的道路上设置绿化带,城市关口收费站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在城内施工车辆进入马路时设立遮盖和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尤其是针对施工车辆,同时限制大型施工车辆走城市道路,必须要求绕行,减少扬尘污染。

3.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征集关于“如何服务、保障、管理流动人口”的金点子。

征集重点:围绕“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服务管理创新”的主题,探讨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互适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1、对流动人口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加大管理力度,尤其是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要重点进行流动人口的登记和调查。

2、在企工业集中的地区,可以设立供外来人员居住生活的小区,便于集中管理,对小区的治安、卫生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

3、由企业牵头,设置老乡会,加大外来流动人员之间的情感工作交流,使之能更好的融入当地城市,减少极小部分人的社会危害性。

4、有关部门需妥善安排流动人口子女、亲属的生活、教育问题,较少留守妇女、儿童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4.城市交通问题:征集关于“如何引导、管理、优化交通出行需求”的金点子。

征集重点:围绕“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对城市交通出行需求进行有效引导和控制,降低城市机动化出行率,缓解交通拥堵。

1、提供充分的公共交通。

公交、地铁、轻轨包括自行车各种公共交通易乘、舒适、畅行,尽可能地选择公共交通。

2、提高司机及行人的素质,建立一个有秩序的交通环境。

如果道路上的司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列队前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车道,道路交通必然通畅。

3对于上下班高峰期,企业应提倡班车接送,学生提倡校车接送,宣传交通治理从我做起,由学生带头,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并由学生带头做好交通疏导的志愿者工作。

4、加大非机动车管理力度,对于各种横穿乱行的非机动车辆进行严肃查处,对横穿马路的行人也要进行惩罚教育。

5、城市加大绕城道路的建设,疏散外车辆的进出城压力,限制大排量车辆走中心干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限牌限号策略。

5.城市教育问题:征集关于“如何让人人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金点子。

征集重点:围绕“公平优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的主题,探讨在广大人民对更加优质的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1、在经费、师资等方面,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报酬留住师资、吸引生源。

2、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案,改革教育考评机制。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帮助和管理,可以采用结对帮助的活动,调动优质的师资力量前去较弱的学区执教。

一来能锻炼师资力量,二来能提高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该地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师生素质,对于主动要求去弱势学区执教的教师应当予以奖励和补助,以调动双方提升教育质量的积极性。

同时学生之间也开展互助模式,根据文理科的优劣进行结对互相,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逐步改变教育被高考绑架现状,实现教育多元化。

改变招生方式,淡化“唯分数”模式,激励义务教育多元化转型,提倡培养学生的特长,加强学校间的文化交流,在学习之外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群体。

4、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对于生源偏弱,外来人口子女较多的学区,要分配更多的科教资源,这些学生家庭状况一般,更需要利用学校的硬件设备资源来进行学习;对于优质地区的学校应减少补助,该地区学生家庭状况较好,硬件要求并不迫切。

5、合理划分学区,在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将生源平等分配,减轻民工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生源差距,严格杜绝用不正当手段调换学区的行为。

四要减少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子女入考学的限制。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经费理应由各省和中央财政共同解决,流入地教育部门应统筹安排,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担负起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