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2期2007年4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 ol.6 No.2A pr. 2007=江南文化>[收稿日期]2006-12-26[作者简介]孙周年(1958-)女,湖北武汉人,教授.论吴文化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孙周年, 肖向东(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在中国文化地图中,地处长三角的吴文化特具一种开放气度,凸显一种和谐精神,此与吴文化生成的历史元素、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吴地文化精神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关联,在当下中国/和谐文化/、0和谐社会/的建构中,研究吴文化的这一特性,探究/长三角经济文化圈0形成的文化秘密,应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
文章在中西文化的纵横坐标系中着力搜寻吴文化的/开放0/和谐0因子,以纯文化的思维拨开历史迷雾,解读吴文化潜在的文化内质,这种学理性的探讨,或许对进一步认知吴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解开/长三角之迷0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术途径。
[关键词]吴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气质;精神特点;未来走向[中图分类号]G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07)02-0031-05Characteristics of Wu C ulture:Open and HarmoniousSU N Zhou -nian, XIAO Xiang -do ng(Scho ol of L iter atur e,Southern Y ang tze U niv ersity ,W ux i 214122,China)Abstract:Wu culture is o pen and harmo nious.Now adays,China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 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arm onious culture ..T herefo re,it is important to pro vide an academic path into the under 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Wu culture and the constr uction o f -eco no mic -social cir cle of Chang jiang River Delta .through the contrastiv e studies of w ester n and eastern culture.Key words:Wu culture;harm onio us culture;o pening;spirituals;future directio n 当下,在理论创新的呼声中,/和谐文化0与/和谐社会0的构建,正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中心话题。
/和0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家庭内部唯/亲和0、邻里之间求/和睦0、化解民族矛盾用/和亲0、消弭战争讲/和平0,社会发展须/和谐0。
在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演变与历史演进中,/和0这一文化观念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和治国理念,并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之中,成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不同区域的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思想。
然而,文化既有历时序的积淀,又有地域性的差异。
/和0的文化理念,在中国思想的发展中,其内涵虽然是处在不断的创新与积淀中,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文化现象,是它同时又因地域的差别而显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与文化性征,我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视角,试图来讨论当下中国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吴文化0所特具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
一、吴文化开放气度形成的历史元素论及吴文化的生成,吴地学者具有共识的学术见解是,吴文化的起源应自/泰伯奔吴0而始。
泰伯入吴之前,吴地已有土著人在此生息,但文化意义上的开化却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农耕文明有着很大的文化距离。
泰伯奔吴为吴地先民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从此也开启了吴地打破文化封闭、接纳异质文化的先河。
如果说近世以来在中国相关区31域文化中吴文化被视为特具开放意识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意识的起源在历史的意义上应追溯到泰伯时代。
泰伯奔吴,其动因固然是缘于/让位0,然而由/奔0而引发形成的南北文化交流,为吴地文化注入了一种动态的因素,它激活了吴地这片富有潜在生机的土地,开启了吴人的心智,从此也开创了吴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搜索吴文化开放的历史元素,另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吴越之争。
毋庸置疑,吴越战争在经济上对吴、越两国是一种破坏,但却带来了文化上的收获。
尤其在阖闾、夫差时代,来自楚国的伍子胥和来自齐国的孙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良才,他们入吴以后,将楚国和齐国的文化精神注进了吴国的肌体,对吴国的强盛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阖闾、夫差慧眼识才,举贤不分地域、不论内外、不讲亲疏,亦表现了吴文化的开放胸怀与他们个人作为历史英雄的精神气度。
而吴、越之争,无论是吴国打败越国,还是后来越国灭掉了吴国,事实上,吴越之间在历史上那段特殊的碰撞交流中,或主动或从动地彼此接受了对方的文化,形成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吴越文化的交融。
从而为吴、越两地文化同时注进了开放的元素。
隋唐以前,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地与北方以及周边地区长时段、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还有汉代至东晋期间的三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是汉武帝期间东越族内迁江淮;第二次是东吴强迫散居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五省交界广袤山区的数十万古越族后裔为编户,第三次是/永嘉之乱0,北方流民南渡使太湖流域成了北方士族避难的最佳选择地。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从社会整体发展上促进了无锡以及太湖周边区域的三次跨越。
移民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一是为吴地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形成了具有文化形态的南北生产技术在开发吴地农业上的沟通交流;三是各地移民所带来的不同区域文化在吴地这一同一时空下的交融与互补为增新吴文化的血液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四是人口的发展和劳动生产能力的增强有力促进了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繁荣;五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的汇聚所带来的文化因子既丰富了吴文化的内涵,又进一步促成了吴文化的开放意识,为形成构建具有开放精神与/和谐0性征的吴文化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吴文化开放思想的成熟期当是进入近代历史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东南部的/海路0被全面打开,西方异质文化纷至沓来,争先在东南沿海城市登陆,于是,隶属/吴文化圈0的上海这一/长江三角洲0的桥头堡优先崛起。
而以上海为标志的/都市文明0和/工商文明0所形成的文化辐射,也无可置疑地催动了吴地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型的工商文明的转型。
以文化形态而论,新生的/都市文明0与/工商文明0,其与传统的封闭式的大陆型农业文明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开放性与流变性。
开放,使之不断地接纳新的事物与新的文化元素;流变,则使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创新。
正因为从切近的地域感应了上海所出现的现代/工商文明0,吴文化本身的内质需求便决定着其必然要朝着这一新的文化方向运行。
于是在近世以来的吴文化地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大批有识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而吴地也由此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检索历史,吴文化自其生成至其流变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尽管曾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走过了它的全程,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吴文化却善于打破中国古代社会固有的/静态0的僵局,而以/动态0的方式,以长江下游善于接纳百川的襟怀,以东海有容乃大的气度,集纳南北文化之长,摄取中西文化之英,不断以新的文化因子改造自身的文化血液,增强自身的活力因素,在不断的文化自新中,培养了开放的文化理念和阔大的文化气度,为形成吴文化的/和谐0精神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二、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性征与本质内涵从文化根系上看,吴文化的历史形成与中华文化如出一脉,这一文化既是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脱生,又在其生长中不断地吸纳他文化的因子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特性形成了与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其他区域文化所明显不同的文化性征。
就吴文化中的/和谐文化0内容来看,吴地文化的/和谐0精神与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闽粤文化等,的确有着历史的、地理的、人文传统的、现实因素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条件的不同,使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性征与内涵独显着一种特异的文化气质。
(一)/尚德崇文0风尚是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核心价值内涵。
文化学理论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积累与消失辩正统一的过程。
从历史与人文传统打量,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文化渊源,来源于吴地自古而今形32成的/尚德崇文0的文化观念与社会风尚。
/尚德0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这里的/德0,其文化指向,所指的是东方哲学里的/道德0。
在文化内涵上,含有/礼让0、/谦逊0、/友善0、/关怀0之意,此为内倾之德,是个性主体在长期的文化养成中建构的一种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即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
按照中国儒家的解释,德者,仁也。
仁者,爱也。
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
在此方面,吴文化的始祖泰伯当年的/让德0无疑开创了吴地这一良好的社会风尚。
泰伯让位奔吴,一是在功名利禄上体现了高风亮节的/礼让0;二是进入吴地之后仿土著/断发纹身0表现出与吴地先民在文化风俗上的/和谐0。
5论语#学而6曰:礼之用,和为贵。
0指出/和0是礼的各种作用中最为重要的作用。
/和0是/礼0的内在基础,/礼0是/和0的外在表现。
/和0、/礼0相融,必生和谐。
在内倾之德的基础上,/德0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0,/外圣而王0,治国平天下。
故无锡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公开倡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0。
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
由此可见,/德0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0,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
尚德之风,作为吴人在思想上的追求,千百年来,曾经哺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他们明德笃志,锐意开拓,执着创业,在吴地这块文化热土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