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电影史--全说课讲解

世界电影史--全说课讲解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 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 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Charlie Chaplin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 《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了传 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先由 “出主意者”提出一个原始点子,然后交由“剧本会 议”设计人物和故事,成型后由“噱头部”负责添加 滑稽场面和情景。这种由制片人专权,强调集体智慧, 精细分工的制作方法在今天的好莱坞仍占主导地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他的电影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格里菲斯的贡献: 探求与实践蒙太奇手法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的单位开始从“场景”变成“镜头”; 镜头开始大规模运动; 电影奠定了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基础;
《党同伐异》(1916年)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1727 叔尔兹发现感光材料 1752 富兰克林发现 电 1837 留声机 1839 卤化银感光材料 1840 莫斯有线电报机 1876 贝尔发明电话 1880 网纹站照相印刷 1886 发明电子扫描技术 1890 活动照相 1895 电影 1899 无线电
二、摄影术
“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穆布里奇获得“拍摄活动物体的方
法及装置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电影终于诞生——
发明人:法国兄弟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二章 美国电影与电影叙事
形式的发展
早期美国电影的探索
通过模仿梅里爱和卢米艾尔的影片和当时欧洲较为 先进的机械发明,在电影制作领域迎头赶上。
原本只是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很多马戏团、魔术 师在市场需要下纷纷改建了简单的电影院。这使电 影走出了一人单独观看的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市场机会。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再现美国西
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 党 同 伐 异 》
四、无声电影与美国电影喜剧学派
美国无声喜剧学派的代表人物: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制 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 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 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 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 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 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 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 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