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专科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专科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部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手法量学及刺络疗法等一系列成果的临床应用为主要特色,使针灸部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针灸部共有针灸病床数600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年住院量4400余人次,26个门诊诊室,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年业务收入近7000万元。

针灸临床还设立了15个专科专病。

针灸学科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针灸医疗和临床教学基地,成为我国针灸推拿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为全国针灸推拿医疗行业起到了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针灸专科医疗中心所在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29个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使全国针灸医疗网络逐渐形成,带动了针灸医疗的发展。

此外,根据针灸学科建设的需要,于2007年成立了DME中心,主要负责临床科研的设计、实施、衡量以及评价等工作,为临床科研提供了技术平台。

创立了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特色的“石氏中风单元”,开辟了中风病治疗的新模式,此模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推广新技术之首。

1.学术地位:针灸部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和“国家教委针灸重点学科”所在地,是医院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齐全,医疗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代表着我国当今针灸临床医疗和科研的最高水平。

2.学术水平:针灸部全面继承了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形成了中风病的诊断、急救、针灸治疗、中西药治疗、康复医疗等系列的规范疗法。

“醒脑开窍”针法也已被收入新世纪七版教材中,并普及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区和国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99年度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2000年被授予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该法的研究从细胞、亚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DNA、RNA基因水平,使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结合本学科优势开展的针刺急救医学、针刺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期痴呆、经络腧穴学等方面多课题的研究课题,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0项。

3.学术队伍:针灸部是国家培养针灸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定点单位。

135名专业人员;400张普通病床,200张特需病床,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26 间门诊
诊室,年门诊量达20万人次的大型临床医疗基地。

针灸部下设临床医疗部和基础研究部。

临床部设立中风、心肺、脑病、痛证、脊柱关节病、消化、结石、康复、芒针、妇科、大动脉炎等15个专科,治疗病种120余种。

基础研究部设立了老年病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神经内分泌研究室、形态学研究室等。

针灸部拥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0名;正副主任医师69名。

我院以针灸为特色、以中医为主体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涵盖了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疗效确切。

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醒脑开窍”针刺法、石氏中风单元等相关成果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分别被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我院从临床中提炼出治疗中风病的新理论、新方法,不仅成为我院特色优势,而且通过29个全国针灸临床研究分中心推广普及,已取得普遍应用、共同验证、指导临床、提高疗效的结果。

近5年承担国家97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40项,经费超过1700万元,相关成果发表论文253篇,其中SCI收录8篇。

获得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局级科技奖励21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3)综合实力突出,学术影响显著鉴于我院对中风病临床及机理研究取得的成效以及治疗中风病的规模(年门诊量达33万人次,病床600余张,年住院人数超过4000人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院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中风协作组组长单位。

被部领导赞誉为“北看天津针”。

研究成果已收入3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造福海外患者,国际影响广泛目前,已有众多国外中风病患者慕名前来我院进行中医治疗,仅去年住院的美国中风病病人就超过100人次。

本项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了与国际著名科研、医疗单位深入的合作,如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卫生部建立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设在我院,开展中风病疗效评价的合作研究。

与日本、法国、瑞士、美国、俄罗斯、韩国等众多大学、医院合作,开展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及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