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 相速、群体及色散特性

§1-8 相速、群体及色散特性


二、色 散 特 性
相速与工作频率的关系称为色散特性。显然,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导波模的色散特性。表示色散 特性的常用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1) β = f (ω)或ω = f (β ) ,见图 1-8-1。图中画出了三个导波模 a、b、c 的色散特性。由§ 1-5 的讨论可知,它们都夹在 (β / ω) = n 1 / c和(β / ω) = n 2 / c 的扇形区域 II 内。其中 b、c 的截 止角频率为 ωcb 和ωcc 。模式 a 的截止频率最低(在本例中为 0),称为基模。当 ω → ∞ 时各模式
−2 −1 2
,或光强角谱 A (u ) 下降
。对 s 上述两种不同 E(r)的计算结果见表 1-10-1。 表 1-10-1 光束的角谱及相关参数
E(r) A(u) ud θd

高斯光束 exp(-r2/w2) exp[-(uw/2)2] 2/w 0.32λ/nw
阶跃光束 1, 0≤r<w 0, r>w 2J1(uw)/uw ≈ exp[-0.14(uw)2] 2.7/w 0.43λ/nw
2 2
(
2 1/ 2
(1-5-13)有该分量应为 [k n
2 0
2
(x ) − β 2 ]1/ 2 。二维限制光波导中,当 n = n (r ) 时,由式(1-5-13)
1/ 2
)
;当折射率为对称渐变分布(图 1-2-4)时,由式(1-2-8)、
2 2 v2 2 有该分量应为 k 0 n (r ) − β − 2 r
2
ˆ (r ) 是空间位置的函数。只要与波长相比,n(r)是空间位置的慢变函数,此近似就 k (r ) = n (r )k 0 k
二、用本地平面波概念确定波导模的本征值
1.波矢的横向分量 前已述及,用本地平面波概念研究光波导中光的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 由几何学方法确定,其 .. (即纵向传播常数β)可由横向谐振 概念来确定, 相移 则由 ∫ k • dr 求出。对于导波模式,其本征值 ... .... .. 为此首先应求出波矢的横向分量。 一维限制光波导中,折射率为对称阶跃分布(图 1-2-3a)时,由式(1-2-4)、(1-5-13) 有波矢的横向分量为 k 0 n 1 − β
2m m ∞ ∞ ( n! xn − 1) x − αx n 计算中用到 J 0 ( x ) = ∑ , = 和 ≡ 。 e x dx exp( x ) ∑ 2 ∫0 α n +1 m = 0 (m!) 2 n =0 n!

2.横向谐振概念 对于导波模,电磁波经横向内反射后应形成干涉加强,即波矢横向分量在一个空间周期内的积 分值应为 2π的整数倍。其中除包括行进过程中的相移外,还应包括在全反射处的附加相位跃变,即
一个空间周期
∫ k • dr + 2(全反射的相位突变) = 2µπ
µ = 0, 1, 2K
(1-9-5)
1 1
− β2
)
1
2
d = µπ + 2φ
(1-9-7)
∫−x
tp
(1-9-8)
其中 xtp 由被积函数的零定确定,对应于式(1-2-12)。 对于如图(1-2-8)所示的渐变折射率圆光纤,式(1-9-6)对应于

2 rtp 2 2 ν2 1 2 ( ) − β − dr = µ + π ric k 0 n r 2
2 ∂n 2 ( ) n x , y k n + 0 F dA ∫A∞ ∂k 0 c2 ≈ 2 vp vg ∫ A∞ F dA
忽略折射率 n 随工作频率的变化,则式(1-8-3)、(1-8-4)分别简化为
(1-8-4)
2k 0 ∫ A∞ n 2 (x , y )F 2 dA d β2 ≈ 2 dk 0 ∫ A∞ F dA
部导波模 U 和 W 不能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4) b = f ( V ) ,见图 1-8-4。它的优点是纵坐标和横坐标都已归一化,且 b 对所有的导波模 都在 0 和 1 之间,适当选取纵坐标的比例尺,可以得到足够的精度。
§ 1-9
本地平面波方法
本节将给出本地平面波方法的基本概念,并从横向谐振概念出发确定本征值应该满足的条件。
(1-8-7)
c2 ≥ 2 vg

A∞
n 2 (x , y )F 2 dA
A∞
如果导波场存在的范围内 n (x , y ) = n = const ,则必有

F 2 dA
(1-8-8)
vp vg =

c2 n2
(1-8-9) (1-8-10)
vg ≤
c c , vp ≥ n n
这正是微技术中金属边界波导管的一般结果。这时 F 对 TEM 模可理解为场的横向分量,对 TE、TM 模可理解为场的纵向分量;在两种情况下都是标量函数。 式(1-8-7)和式(1-8-8)给出了二维弱导光波导中导波模相速的下限和群速的上限。 在无损条件下,能速和群相速等;有损时,二者一般并不相同,本书中只有考虑小损耗情况, 认为能速与群速仍然近似相等。
2.非均匀介质 此时 e,h 与式(1-9-1)的不同在于: E 0 、 H 0 本身与空间位置有关,应表为 E 0 (r ) 、
2
H 0 (r ) 。 此外,相位累积不再是 k • r而是 ∫ k (r ) • dr 。我们有 h = H 0 exp(− j∫ k • rdr ) e = E 0 exp(− j∫ k • rdr )
(2) β / k 0 = f ( V) ,见图 1-8-2。它的基本优点是纵坐标的比例可以足够大,从而得到满意 的精度,且横坐标已经归一化。 ωcb 和ωcc 变为 Vcb 和Vcc ,但纵坐标仍未归一化。 (3) U = f (V )或W = f ( V) ,见图 1-8-3。优点是纵坐标和横坐标全部归一化,缺点是对全
全反射的相位突变 2φ 由式(1-4-19)或式(1-4-21)确定,取决于折射率是突变还是渐变。必须指出,
k • dr 是以相位落后为正(因是 e jωt e − j ∫ k •dr ),而由式(1-4-9)(1-4-21)决定的 φ TE 和 φ TM
是以位领先为正。故式(1-9-5)应写成
∫ k • dr = 2µπ + 2[2φ] 其中 φ 表示 φ TE 或 φ TM 。
§1-8
相速、群体及色散特性
本节主要给出介质光波导中导波模相速和群速应满足的关系,以及色散特性的常用表示方法。
按定义,对于以 exp j(ωt − β z ) 表征的波,其相速和群速可分别写成
[
]
一、相速与群速
vp ≡
k ω =c 0 β β dk dω vg ≡ =c 0 dβ dβ
(1-8-1) (1-8-2)
θ d ≥ 90 o − θ ic
n2 θ d ≤ arcsin 1 − n 1
经典几何光学近似条件不同之处。
2
(1-10-1)
就是在光波导中应用几何光学或本地平面波的条件。下面将会发现,它比 a λ >>1 要苛刻,这是与
为了进一步探讨式(1-10-1),需要研究各种光束的光强角谱分布。为简便计,考虑折射率为 n 1 的均介质中圆柱形光束的散开。其电场径向分布函数 E(r ) 取为高斯型或阶跃型(图 1-10-2)。
∞ 0
0
∞ 0
(1-10-2)
其中 u 是子平面波波矢的 r 方向分量 k 0 n sin θ z ; θ z 是该子平面波波矢与 z 轴夹角。A(0)=1 说 明:平行于 z 轴的子平面波,归一化角谱函数为 1。可以根据 A(u)定义一个表征光束发散的特征 角 θ d ,它 所对应的 u = k 0 n 1 sin θ d ≈ k 0 n 1θ d 使 A(u)下降到 A(0)的 e 至e
一、本地平面波的基本概念
1. 均匀介质 由式(1-4-2),在均匀无界介质中电磁波的解可表示为平面波
e = E 0 exp(− jk • r ) h = H 0 exp(− jk • r )
之间满足如式(1-6-2)的关系, H 0 =
(1-9-1a) (1-9-1b)
ε0 ˆ nk × E 0 ,电磁场的能流密度的周期平均值为 µ0
它们分别表征着等相位面和信号包迹沿波导的传播速度。注意色散 是指群速 (而不是相速)与频率 .. .. ... 2 2 有关 ,即 d β /d ω ≠ 0 。物理上,造成色散的原因可能是材料折射率对波长的二阶导数不为零和波导 .. 效应使β和ω不呈线性关系,详细讨论见第八章。 利用式(1-7-5)可以确定弱导光波导中导波模相速与群速之间关系。由于β对 F 是稳定的, 在求
( )
(1-8-5)
c2 ≈ vp vg

A∞
n 2 (x , y )F 2 dA
2
由于在式(1-7-5)中 (∇ t F)
2 ∫ A∞ F dA
(1-8-6)
恒非负值,则
A∞
c2 β2 = 2 ≤ v2 k0 p
由式(1-8-6),这意味着

n 2 (x , y )F 2 dA
2 ∫ A∞ F dA
(1-9-3a) (1-9-3b)
而式(1-6-2)相应变为
H 0 (r ) =
ε0 ˆ (r ) × E (r ) n (r )k 0 µ0
(1-9-4)
在物理上,这种处理方法对应于把电磁场在一个局部区域内看成是平面电磁波,它的波矢 可成立。 在本地平面波情况下,射线管由 S • dA ∝ n (r ) E 0 (r ) dA守恒确定 。
c
参见 A. W. Snyder and J. D. Love, Optical Waveguide Theory,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1983, Ch. 10.
相关主题